足球报谈中超年龄结构:91-97是骨干,21位00后能踢半主力

5月6日,国内媒体足球报发表了分析文章,认为目前中超联赛的00后球员还不足以成为联赛的骨干。

统计来自足球报

该媒体首先表示:尽管1989一代球员的最辉煌时刻已经逐渐远去,但这批球员依然是当下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1993-95年龄段球员中,可以出场的球员数量最多,但真正的核心球员却略显不足;整体而言,如今中超联赛的中坚力量,集中在1991-1997这个年龄段区间;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球员,虽然在陆续获得出场时间,但离“抢班夺权”还早着呢。

该媒体以中超联赛的402名国内球员(含港澳台和归化)为分析主体,在这402名中国球员中,把9轮联赛总出场时间不足100分钟的剔除掉,就剩下了206名球员,这部分球员就成为统计的主要标的。

该媒体指出:1989年龄段的球员人数为24人,总出场时间却过万,达到了10625分钟,人均总出场时间为442分钟,纳入统计的本赛季中超是9轮,那么这一年龄段球员的人均单场出场时间超过了45分钟。这是一个平均值,具体到各队、各人都有差异。 对于现在35岁到37岁的这批球员来说,属于是老将了,但仍有这个场均出场时间,说老当益壮并不为过。

如果再放宽一点,把1987-1990这四个年龄段放在一起统计的话,该年龄段球员的每人场均出场时间仍超过45分钟。这说明,在中超16支球队,1987-1990年龄段的球员,要占据重要的出场时间,也反映他们仍在各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1991年至1997年之间出生的球员,构成了目前中超联赛的主力军。 在这份统计标的的206名中国球员中,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占据了半壁江山,共计116人。这个年龄段的球员,目前处于27岁到33岁之间,他们的出场次数和总出场时间均表明,他们是各支球队重点依仗的当打年龄段球员,出场时间普遍稳定。

1992年龄段的球员,尽管只有5人,但是,他们的场均总时间却是所有年龄段里最高的,说明他们都是各队的绝对主力。 出生于1993年的球员,出场总人数最多,出场总时间最长,但是人均总出场时间却相对偏低,说明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尽管仍被各队广泛使用,但可能更多的是作为轮换球员出场。 出生于1994年的球员中,虽然总人数不多,但是人均总出场时间却可以跟1992年龄段的媲美,说明1994年龄段的球员,也是各队仰仗的骨干力量。

而在谈到00后球员时, 该媒体点评道:2000年以后出生的球员,本年度在中超正式报名的球员总数有133人,总出场时间在100分钟以上的有34人,其中有21人能够打上半主力的位置。 相对于当年的黄博文17岁不到打中超、崔鹏18岁打亚冠,如今的中超很难看到十七八岁的球员可以占据一个主力位置了,如果没有过去几年的政策保驾护航,2000年以后的面孔可能会更少。

2000年之后出生的球员,虽然人数和出场总时间相对较低,但也表明联赛正在逐步引入年轻力量,特别是2000年和2001年出生的球员,尽管人均出场时间不是最高,但他们的参与度显示了他们在球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这一点,申花的蒋圣龙和朱辰杰是佼佼者,他们牢牢地占据此年龄段球员出场时间最多的前两名,除了这两人,申花还有汪海健等年轻球员,由此可见,申花是目前引入新生力量最成功的一队了。

最新一代球员(2003年和2004年出生)的人均出场时间相对较低,这反映出他们在各支球队中的角色还在逐步培育中,需要在轮换阵容中获取比赛经验。这份年龄结构和出场时间的数据表明,既表明了中超各队对老队员、经验值的倚重,也反映了在对年轻球员的培养、使用方面需加大力度。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