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带国足初体验:客平新加坡没压力!为冒险而来!

带着4比1击败新加坡队的胜利,现在,伊万科维奇可以好好地返回萨格勒布休个假。但距离6月6日中国队决战泰国队也只剩下66天,显然,真正的大考还没有开始。不过,见多识广的伊万对此仍充满信心,“我要让中国足球回到在亚洲足坛应有的位置。”在接受克罗地亚记者戈兰·奇钦·马桑斯克的采访时,这位新任中国队主帅明确表示,“我相信中国队有潜力也有机会克服在预选赛中的困难,努力实现晋级世界杯的梦想。”


Q:你是如何成为中国队主教练的?

A:当然,有很多人被列为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候选人,而我的履历足以保证他们的目标和抱负能够得到实现。而且,我在13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工作。至于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20年,偶尔只是短暂休息一下。我对亚洲足球和亚洲各支国家队(或代表队)并不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履历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中国队)。考虑到我在三个国家执教赢得冠军,又带过三支国家队(编著注:包括1998年担任克罗地亚国家队助理教练),参加了两次世界杯,还有亚洲杯的经历,所有这些,都是对我胜任这个角色的有利因素。

Q:据说你在出任中国队主教练后,将在中国度过一年的大部分时间?

A:现在,中超联赛刚刚开始,只完成了两轮,我们必须要居住在北京,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在那里尽可能多地观看联赛。但城市之间有很长的距离、很长的旅程,你必须乘坐高铁或飞机出行。

我们和中国队有一份为期3年的合同,很明显这只是理论上的合同,因为一切都取决于结果。首先是世界杯预选赛,能够进入18强赛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事实上,中国足球在过去4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最严格的限制措施得到实施,没有定期的俱乐部比赛,甚至那里的俱乐部会派出青年队参加冠军联赛,球员们也感受到这一点。

我们预计要把中国足球恢复到2020年以前的水平。在主场对阵新加坡队的比赛,共有接近5万球迷观战,体育场内座无虚席,气氛很棒,积极向上,令人振奋。人们都回到球场上,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足球将回到在亚洲足坛应有的位置。

Q:请介绍一下你在中国队执教的几位助手?

A:在我的团队里,有三名中国籍教练是我的助手,他们都是中国足球的标志性人物,邵佳一、陈涛和郑智。此外,马里奥·托基奇是我的助理教练,伊戈尔·帕纳迪奇是守门员教练,马尔科·斯蒂林诺维奇是体能教练,分析师是来自伊朗的法扎德·哈贝博拉希塔里。

Q:为什么中国国家队总是不能取得突破?是球员的实力问题,还是教练问题,还是心态问题?

A:很多东西都已摆在那里,很难指出‘这个或者那个是错的’。最大的问题,是那里的足球发生倒退,很多外援、外教都离开了,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已经从兴奋中回到现实,俱乐部也在努力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在中国国家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年轻球员没有机会上场。目前,中国队是一支相对老旧并且需要更新的球队,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过程。我希望我们能找到2-4名具有现代踢球特点的年轻球员,由他们能给国家队带来附加能量。

Q:你现在与中国队有一份合同在身。假如你不能带队进入下一阶段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协就将与你解约?

A:所有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合同内有一个规定,比如没有赢得一定数量的比赛等等,我同意了这项条款,因为我已准备好让所有人和我们一起冒险,没有风险,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我相信中国国家队有潜力,也有机会克服在预选赛中的不利局面,然后努力实现梦想,通过最后阶段的预选赛晋级世界杯。

我所签的合同就是这样,作为教练,你不会受到合同的保护,而是受比赛结果和工作出色与否的保护。最终,决定性的评估是工作的质量,国家队是否在此期间取得了进步,以及我们想要做出更多的事情,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Q:在你执教中国队的处子秀,只是率队2比2战平新加坡队。你在上任之初就感受到压力了吗?

A:在中国有很多支持我们的球迷,显然,他们在期待一个更好的结果。比赛中的情况表明,我们赢球是现实的事情,因为我们取得2比0领先,我们还获得了一粒点球。但主队率先打入一球后,在一阵兴奋的浪潮中,我们又被打入第二粒球。

我现在并没有压力,事实上,有很多来自中国足协和宋凯主席的支持,每个人都相信我们,相信我们这个团队。他们对我们所有人都产生了非常肯定而积极的影响,带着赢下第二场比赛的愿望,我们在主场也做到了(击败新加坡队)。

Q:中国队队长张琳芃在客场战平新加坡队后,宣布要退出国家队。他为何又改变了主意?

A:原因在于他对结果感到失望。张琳芃是一位杰出的球员,也是一个积极的榜样,这是一位征战100多场国际比赛的队长,想要为战平新加坡队的结果承担责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输赢与否取决整支球队。

不用多问,我和他已有过对话,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一起参加这场比赛,用他的知识和影响力来帮助球队。张琳芃也没有反对,他留在替补席,给队友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