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说环保| 常识篇:清道夫真的能清道吗?

●  湖北京山 许涛

清道夫鱼是甲鲇科、下口鲇属的一种杂食性鱼类,又名吸盘鲇、吸口鲇,体表呈现多种颜色,原产于美洲。清道夫鱼属于外来物种,最初是作为观赏鱼类引入我国的,其喜欢食用藻类、底栖生物、水中的垃圾,饥饿难耐时也会吃鱼类的排泄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清道夫鱼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十分地耐干涸,离开水好久也能成活。

清道夫鱼为外骨骼鱼类,其体表被一层厚厚的“鳞甲”包裹着,眼睛比较小,口朝下,嘴里面有瓣齿,体型呈现半圆筒形,尾鳍呈现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

其生活的适宜水温在20℃以上,水温过低时不能够自然越冬。清道夫鱼成鱼的体长能够达到30厘米,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对水质要求不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清道夫鱼在我国南方水域几乎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因其会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对中国本土的河流生物种群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不少钓友望文生义,从字面上片面了解甚至夸大了清道夫鱼的“清道”作用,往往乐于在自家的观赏鱼缸中放养清道夫鱼,希望具有“清道”习性的清道夫鱼来保持鱼缸内的清洁卫生。

清道夫鱼的嘴巴类似吸尘器一样,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清理掉鱼缸里的残饵、藻类或者其他污物;尤其是鱼缸的内壁,它“擦”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比较干净,似乎是达到了养鱼人利用其清洁鱼缸的目的。

但成年的清道夫鱼进食量很大,往往会以其他鱼类的幼苗为食。当鱼生病时,它还会吸附在鱼的身上啃咬它们的伤口,如果不及时进行隔离,其他观赏鱼类很容易被清道夫鱼咬伤。

清道夫鱼不会无缘无故地追逐鱼类,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判断出哪条鱼有伤病了。

当然,清道夫鱼排泄出来的粪便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清道夫鱼不仅不能够“清道”,反而会使鱼缸的水质变得更加糟糕,影响鱼缸内的水质环境。

因此,指望通过在鱼缸里养一条清道夫鱼来保持鱼缸的清洁是不切实际的,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

清道夫鱼可不是什么“善类”,成年的它们几乎就是鱼缸中的“祸害”。即使想喂养也只能够放入清道夫鱼的幼鱼,等其稍微长大一点就需要清理掉。鱼缸里的清道夫鱼的体型要比其他鱼类小很多才行,不然就会对其他观赏鱼类造成威胁。

在自然水域中,清道夫鱼究竟能不能够起到清道、优化水环境的作用呢?清道夫鱼属于杂食类鱼类,而且更喜欢吃荤食。科学研究表明,清道夫鱼在野外水域是很少食用垃圾的。

清道夫鱼在野外最喜欢吃的食物是鱼卵,其次是小鱼。据统计, 清道夫鱼根据个体大小的不同,平均每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造成水域内其他鱼类的数量大大减少。

只有在没有鱼卵或者小鱼可以吃的情况下,它才会改吃其他食物。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水域内,清道夫鱼的种群特别庞大。

由于清道夫鱼身体两侧的腹鳍很硬,背鳍凸出形成一个三角形,特殊的身体结构以及外骨骼基本能够让它免受捕食者的攻击,在水里面几乎没有天敌,因此能够大量繁殖,严重挤压了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由此可见,清道夫鱼并不能真正起到清理水体的作用。

钓友们如果钓到清道夫鱼,也不宜随便放生。 清道夫鱼的营养价值低,土腥味特别重,而且骨头超级硬,肉还特别少,去掉骨头和内脏,几乎没有什么可吃的。

清道夫鱼比普通淡水鱼含有更多的细菌与寄生虫,如果没有清理干净,人体食用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

钓获清道夫鱼后,应当妥善处理,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是掩埋在泥土里,不能给它重返水域的机会,从而保护本土鱼类的生长繁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



请扫码关注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