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熙”去巴黎,找寻那束来自体育的光
刘语熙在自己的赛场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
“雨会平等的落在每个人身上,无关年龄或是性别,爱也是。”
巴黎奥运会期间,26岁的霹雳舞舞者Kami在《熙游记》里用这样诗意的比喻向刘语熙讲述了自己与舞蹈的羁绊。霹雳舞是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就在这次对话几天前的奥运会开幕式上,雨水确实平等的落在了每一个现场观众身上,没有带任何雨具的刘语熙躲在塞纳河边的观众席里看着一艘艘载着运动员的船只从眼前划过,开启了自己的又一次奥运之旅。
如果说巴黎奥运会是一场如此流动的盛宴,那么当宴席散去,中国代表团留下的是境外参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单,中国的体育媒体人们也交出了各自的答卷。此次与茅台联合推出的巴黎奥运会特别节目《熙游记·就酱去巴黎》一经上线,单期播放率就高达数百万,五期节目总流量仅在微博单个平台便轻松破亿。
和Kami 一样,刘语熙在自己的赛场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
“接受你不能控制一切的事实,让一切自然发生。”
《熙游记·就酱去巴黎》第一期,刘语熙对话的是巴黎奥运会火炬与主火炬台的设计师马修。某种程度上,马修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解答了巴黎奥运会前后被提及最多的词——松弛。
仔细回味这次奥运盛会,法国人“松弛”表象的背后,暗含的是奥林匹克理念里敢于“打破”的内核。打破传统,于是才有了奥运史上第一次室外举办的开幕式;打破偏见,于是才有了奥运史上男女运动员数量首次占比1比1;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于是有了将历史地标与奥运赛场融合的奇思妙想。
体育是连接世界的载体之一,体育从来不止于体育。巴黎奥运会试图在不同维度里拓展体育的边界,这与《熙游记》一直坚持传递的理念暗合。这档围绕刘语熙打造的个人IP节目始于2016年欧洲杯,从足球到篮球,从世界杯到奥运会,经过数年时间的积累和不断进化,经历了众多大赛的洗礼,《熙游记》已经成为了一座桥梁,以刘语熙个人的独特视角串联搭建起大众、体育、世界的连接。
于是在这一季《熙游记·就酱去巴黎》,我们看到了在拥有141年历史的法国名厨协会里,来自中国的鲍师傅如何从一个酷爱摇滚的少年成长为1400名会员里的首位中国主厨;与舞者Kami一起探讨女性、热爱与平等;也见证了一对中法夫妻跨越时间的爱情故事...每一场邂逅,每一段对话,以巴黎奥运的主题为指引,谈论的却是人文、女性、社会与生活。
体育,从来不止于体育
体育,从来不止于体育。
与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奥运会也是对体育媒体人们的一次大考。如何产出优质内容,如何快速捕捉热点,如何探索更有深度的话题是永恒的压轴大题。巴黎奥运会期间,以 、快手为代表的两大短视频平台均推出了各自的奥运自制节目。
直播节目《冠军驾到》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将巴黎奥运会的浪漫呈现到极致。刘语熙作为节目主持人之一,在巴黎地标作为背景的映衬下与奥运冠军选手们对话。
对话邹敬园,两个宜宾人一起为自己的家乡打CALL;对话郎平指导,探寻女排精神,探讨中国女排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话中国乒乓球队的王楚钦,分享乒乓球队内爆笑趣闻;对话马龙,这个看上去乖巧平和的六边形战士,如何惹得主教练秦志戬送他一个“滚!”字。
不同的嘉宾,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对话方式,刘语熙扎实的本功和丰富专业的知识储备得以展现,节目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尤其对话61岁的倪夏莲,这个第6次出现在奥运赛场的乒乓老将,比赛间隙喝着爱人递来的可乐,输掉比赛之后微笑告别,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内核便有了具象的呈现。
冠军,并非只能是冠军
冠军,并非只能是冠军。
而快手平台推出的《奥运观赛团》则主打沉浸式观赛体验,刘语熙在这里又化身为了陪伴式主持人,不仅与邓亚萍、苏炳添、王彦霖等重量级嘉宾一同观赛,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同时又可以在不同场景和语境下进行高频次的深度对话。
对话是有门槛的,哪怕只是一场几十分钟的直播连线。
巴黎奥运会期间,刘语熙在 连麦“梁王组合”,在整场直播里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控场能力以及共情能力,在短时间的对谈中产出了高传播度的采访瞬间,直播切片在微博、小红书、豆瓣迅速传播,粉丝群内备受好评,“主持人好美好会问”一度成为直播间刷屏的热词。
粉丝并不希望在自己偶像的直播节目中有主持人存在,但如果要有,就让刘语熙来吧。这是最苛刻的观众群体给予一个主持人最朴素的认可。整个巴黎奥运会期间,刘语熙和她的团队辗转在不同平台、不同内容生态之间游刃有余,刘语熙的松弛背后,同样源自于自身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这一点已经得到观众、平台和赞助商的多次认可。
2024年8月12日,62岁的阿汤哥骑上他的电动摩托车,带着奥运五环旗驶出法兰西体育场那一刻,也宣告了巴黎奥运会彻底落下了帷幕。这也意味着,属于运动员、体育媒体人们的下一个大赛周期也缓缓开启,新的探索与考验再次来临。
注:本文图片来自刘语熙社媒,头图:刘语熙和郎平、何冲在《冠军驾到》节目现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