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之际,他仍在惦念强大的南斯拉夫篮球

300斤的胖子单人快攻,300斤的胖子自抛自扣,300斤的胖子笑颜如花,对手戈兰·德拉季奇从山崩地裂中穿过,哈哈一乐,与胖子击掌庆贺。

据不完全统计,胖子约基奇现年29岁半,在NBA打了9年,常规赛675场球21078分钟9778次出手中,只有227次尝试扣篮,命中其中216次,扣篮出手占比2.3%。另外,若干年前约基奇自己做过一套哲学思辨,说:“NBA是个大马戏团,球员就是马戏团里的动物,到处有人想和你合影拍照。牵绊你的事情越多,你就逐渐失去真实的感觉。但我们只是运动员,我们只是在打篮球。”

但今天他扣了。他本可以不扣,过去就是一个铁血上篮,没人会责怪他,也没人真的在乎,毕竟这不是被浓眉盖了两个之后必须扣一个找回场子的季后赛。哲学归哲学,生活归生活,聪明如约老师应当心知肚明,打到他这个层面上,篮球不仅仅是篮球,运动员也不仅仅是运动员。所有装腔作势的返璞归真都不过是二十一世纪遮遮掩掩的终南捷径,另一种形态的牌坊设定罢了。于是他扣了,他表演了。没有别的原因,篮球不是打打杀杀,篮球是人情世故。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NBA全明星我呆若木鸡,一场表演赛我动若脱兔,这就是十足的面子,献给亲爱的德拉季奇。

这是属于斯洛文尼亚人戈兰·德拉季奇的大日子。2008年被选中的时候,他不过是个二轮秀,现在则是打完15个赛季的老兵。2010年季后赛代表太阳面对马刺,23岁小将德拉季奇替补登场,末节11中9,三分球4投全中,篮下各种大梦脚步,狂砍23分把所有人打傻的高光时刻犹在眼前。一眨眼,便已来到他的退役告别表演赛,或者准确地说:德拉季奇和他的朋友们表演秀。

这场秀安排在斯洛文尼亚进行,官方名字叫“龙之夜”(Night of the Dragon,龙Dragon是德拉季奇Dragić名字相近的绰号,有点小丑Joker是约基奇Jokic的绰号的意思),既是告别赛,也是慈善赛,近1万张门票在10分钟内售罄,所得收入捐给慈善机构。德拉季奇的朋友们星光熠熠,有自己2017年欧锦赛夺冠的队友们,有东契奇、约基奇、武切维奇、博格达诺维奇、约什·理查德森等现役NBA球星,也有纳什、诺维茨基、斯科拉等退役名宿,尤其因为血栓问题早早退役的波什,也远道而来并登场献技,堪称过命的交情。

比赛过程中,德拉季奇看着约基奇自抛自扣,看着博班投进三分球,看着自己捂耳上篮卡在篮脖子上,看着纳什一条龙上反篮,看着东契奇中圈爆投打铁,看着波什底线突破双手暴扣未遂两罚全中,看着板凳席上大胖往二胖脖子里灌凉水,他始终咧着嘴笑意吟吟,直到比赛终了,德拉季奇的家人们悉数登场,你再看德拉季奇,已是泪流满面。

我们完全理解德拉季奇的emo,能够和你职业生涯一路走来遇到的朋友们一起打场球作为告别战,是一件何等幸运的事情,这意味着你不仅仅是在打最后一场比赛,你是在经历一场鲜活的生涯回溯,每一张熟悉的面孔都能带出一段过往的故事,你是在和过去的一切进行为期大约2个小时的告别仪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幸运,太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太多人即便能够再聚齐,也已经不是在曾经熟悉的场景之中。譬如我就无法想象在我退休的最后一天,能够和锅炉房的老少爷们儿一起再点一把火再升一次炉。我想象的边界是某个6点半的傍晚,锅炉房老少爷们儿和我坐在一个饭店里吃一顿饭,然后拍一张照片,他们给我一束花,祝我65岁退休快乐,我们在一张圆桌边吃饭,越吃人越少,“猫师傅,我去接孩子先走一步了。”最后人走光了,我喊来服务员,这份红烧蹄膀和那份清蒸鲈鱼打包,蔬菜和水果就不要了,我孙子说放冰箱里容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赶紧打个滴滴回家,今晚还有杨侃的文章要交……

当然这是我的情况,德拉季奇的做法看起来真的挺不错,虽然比赛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竞争性,但情感价值拉满,能够感动德拉季奇的,同样可以感动大量现场或者网络上的球迷,能够让德拉季奇回忆拉片儿的面孔,同样能勾起观众的记忆。有人说全明星赛就应该这么办,这就属于没有领会这种比赛真正动人所在,倒是勒布朗的退役表演赛可以考虑这么玩,难以想象,20多年职业生涯沧海横流,勒布朗和他的朋友们齐聚一堂该是何等盛况,120台摄像机应接不暇,里基·戴维斯只配一闪而过,乔丹·克劳福德之流都不配露脸。

本场大秀之前,德拉季奇上了一档哈斯勒姆和麦克·米勒的播客,说到自己的国家队生涯,他说:“我的祖国以前叫南斯拉夫,后来分裂成了6个国家,以前我们国家队很牛的。如果到现在南斯拉夫还存在的话,现役球员组成一支球队,绝对可以和你们美国人扳扳手腕。”

德拉季奇所言非虚,南斯拉夫男篮曾经在奥运会拿过1块金牌、3块银牌和1块铜牌,篮球世界杯(世锦赛)上则有3块金牌、3块银牌和2块铜牌入账,欧锦赛上则是5次冠军、5次亚军和3次季军。而如果南斯拉夫还在,这将意味着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六个国家的运动员可以组成一支球队,德拉季奇告别赛上的那些“奇”们将成为队友,再加上没来的努尔基奇和祖巴茨,这套阵容到底水平如何不太好直接评估,很强是一定的,中国男篮因此在FIBA的排名能上升一点儿也可以预见的。作为参考,可以看看今年奥运会上美国队倾囊而出,半决赛打有约基奇的塞尔维亚多艰难就可以做到心下了然,只要想像这支塞尔维亚加个东契奇,不说单场比赛定胜美国,实现德拉季奇的“扳扳手腕”显然不能算吹牛。

实际上,南斯拉夫曾经有过一届赛事双杀美国队的经历,但他们从未以完整的形态与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队交过手,毕竟梦一队1992年才组建,而南斯拉夫光1991年就分裂出去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三个国家,1992年4月又爆发了波黑战争,战争整整打了三年半,彼时小勒布朗仍不知道生父是谁,小甜瓜的父亲因癌症去世多年,小韦德的生母锒铛入狱,他们生活里最大的危机,是单亲、贫穷、毒品和谋杀,而塞尔维亚人小米利西奇需要面对的是更为可怕的人类悲剧,他在电视上看到参战的父亲名字出现在阵亡士兵的名单中。

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的种族问题,混合着利益分配、宗教信仰、政治诉求、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逐次爆发,在政治面前,体育和因体育而缔结的兄弟情谊脆弱得如同深冬寒风中枯藤上的最后一片黄叶。关于”南斯拉夫如果还在的体育故事至今仍被反复叙述,每次讲到这个故事就不免提到德约迪耶维奇、迪瓦茨、库科奇、拉德加、彼得洛维奇和他们的教练佩西奇。

故事的开头,通常是他们在青年队共同成长,所向披靡,在一场场胜利后的拥抱中深化友谊;故事的结尾,通常到1991年欧锦赛结束,同在NBA奋斗的克罗地亚人彼得洛维奇和塞尔维亚人迪瓦茨不再说话。ESPN的纪录片则将这个故事推向更远,迪瓦茨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和彼得洛维奇冰释前嫌,坐在一起聊聊天,但他最终只能手扶老友墓碑泣不成声。1993年彼得洛维奇因车祸与世长辞。

我知道有些人热衷宏大叙事,在他们言之凿凿乃至有些兴奋感的叙述中,我隐隐能够读到一股疯狂的自信。兴亡百姓皆苦的道理在他这里宛如不存在,政治和战争究竟以何等残酷的手段摧毁一个本可幸福的童年、撕碎一段看似坚固的友谊,在他们眼里只是历史洪流中可有可无的附加点缀和难以避免的必由过程,他们自信这世间总有人要当炮灰,而他必然是炮。

差不多整整十年前,杨毅也曾以德约迪耶维奇为主干写过这个故事,文章名叫《前南的青春》,文字深情又克制,他说他喜欢这个故事,甚至引为经典:“我不是说,我写的经典,而是这故事本身的经典,它的起承转合,波澜壮阔,在人类体育史上见所未见。”至于德约迪耶维奇是谁,后来杨毅也和其他人一样管这光头叫乔尔杰维奇。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