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而行!骑行运动配套定义幸福新城市
让城市骑行提速,能让更多的人对环保出行感兴趣,也为城市创造出一种更适合探索和慢体验的气质,发展价值非常可观。
文|刘成康
法国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兰在《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一书中说到:在自行车200年的历史中,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现代化交通工具后,几乎每当人们以为骑行可能就此消失时,它总会奇迹般地留存下来,甚至,不久便迎来一波新的繁荣。
近年骑行不知不觉间成为最流行的网红运动方式之一,火热程度已经丝毫不亚于前两年大热的“网红运动”飞盘和露营,以至于很多人把飞盘、露营和骑行称为“当代三大件”,对标上世纪的著名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把两个时代的三大件放在一起可以发现,几十年光阴已逝,自行车又一次成为了人们的心头好,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讶,也验证了赫兰的话说的确实在理。
骑行走红有多种因素。低成本、不挑人数、既可运动又可通勤、环保、社交属性、极限挑战……骑行以“万花筒”的形式折射出多种不同的魅力。但正因为骑行的复杂属性,令自行车运动的综合发展成为一个颇具挑战的议题。就以骑行的场景为例,城市骑行与郊外骑行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而当下以“网红”姿态出现的骑行,其吸引的新人往往是从城市骑行开始入门。城市骑行的整体体验是否酣畅,就成为留存这批新人的关键要素。
01
城市骑行的四大挑战
笔者坐标南方某城,最近一年骑行里程2000+公里。整体感觉市内的骑行体验不能算良好,主要有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点,不少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骑行的相对安全空间不足。而有些地方则把非机动车道设在了街边商铺的门口的行人通行空间内,抢占了行人的空间,也影响交通安全。
第二点,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增且存在一定的非法改装乱象,就算有非机动车道,普通骑行者也会经常要面临“野蛮行驶”的电动车抢道问题。
笔者骑行期间被电动自行车挡道
第三点就是城市路面不平整,坑洼数量多。这对骑行者的控车技术和骑行期间的专注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就可能被突然出现在视线里的一个坑洼所影响,轻则产生颠簸,重则摔车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第四点,断头路或者天然障碍打断了骑行节奏。例如笔者所在的城市市中心被江水环绕,而只有一条从城市外围到市中心的过江桥允许自行车上桥。如果想去市中心骑行,就必须要绕路;反之亦然。这极大地影响了骑行者对骑行路线的规划。
这些问题其实并非在笔者所在城市才会出现的个别现象,所以很多骑友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上述挑战,造成城市骑行体验受邀抑制。虽然城市骑行可能并非一个最佳的骑行方式,更多资深骑友选择郊外长距离破风,但我们不能否认,还有更多的自行车爱好者倾向于一种更休闲自在的城市骑行感觉。如果只有郊外骑行才能提供正面体验,恐怕容易将初入门的骑友劝退。
02
完善骑行配套对城市的正向效应
城市骑行体验是否完善,是一个与城市建设深度相关的问题。 自行车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交通工具,一种是运动方式。我们对城市骑行提出要求,实际上是要求城市交通资源对自行车的给予倾斜支持。 而城市建设是否会支持这种倾斜,取决于当地交通繁忙程度、机动车保有量、道路建设形式、地形等等因素,很难一概而论。
重庆和青岛就是不适合向城市骑行倾斜的典型地区。这两座城市地形起伏明显,存在大量坡段路段,自行车本来就不是当地市民的出行首选。很自然地,交通管理方面也不会太多地考虑骑行需要。
有的城市则以骑行友好而著称,例如成都。成都的平原地形以及城市对休闲性和烟火气的主张,促使了城市建设中考虑到自行车的使用。成都多处路段有较宽敞的自行车道,可借用这种“慢出行”的交通方式去展示成都的“慢生活”态度。
更多的城市介于两者之间,存在城市骑行的需求但没有理想的骑行配置。对于当地骑友来说,他们自然期待一个更友好的自行车出行条件。但对城市综合管理来说,完善骑行条件基本等价于完善自行车交通管理。是否有必要为此投入太多思考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城市管理者是否关注改善自行车交通管理对城市建设的正面意义。试列举几种可能性:
首先,完善骑行配套意味着优化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系统。目前全国越来越多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造成巨大交通压力。非机动车出行系统优化后有望将部分汽车出行选择转化为自行车出行,对缓解交通压力自然有一定促进作用。
其次,完善骑行配套,给骑行者更好的骑行空间,能对提升城市形象起到正向作用。自行车出行在灵活性和便捷度之间有较好平衡,以骑行的方式体验城市魅力,既比机动车深入到胡同小街等肌理,又比步行或公共交通带来更大的自由度的体力节省。如果城市骑行的风气能盛行起来,有望促进到市民自发性地挖掘、宣传城市气质,继而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像成都都和杭州都是在国内幸福指数常年名列前茅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内比较突出的骑行友好城市。两者之间很有机会存在一定联系。
再次,完善骑行配套设施之后,骑行的人数有望增长,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骑行装备已以自行车整车、骑行服、骑行配件三大板块,构成千亿元级别的巨大市场。其中骑行配件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头盔、锁鞋、骑行眼镜等等,新品层出不穷。如果某个地区的骑行市场发展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将对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不少支持。
以及,城市骑行群体扩大后,相应会有骑友往更具挑战性的长距离骑行、郊外骑行方向发展。郊外骑行发展可望服务于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等农村地区建设工作,创造积极的社会效益。
综合来看,完善城市骑行配套存在多方面效益。就创造环保、高效、有幸福感的现代城市体验的角度而言,骑行的速度是否能提起来,可充当一个参考指标。
03
多管齐下完善骑行配套
“完善城市骑行配套”八个字,对于城市尤其是一些超大型城市来说,其实是非常沉重的任务。要真正以骑行形式畅游城市,意味着管理部门可能要重新审视各条道路的设计,工程量非常庞大。伟业非一日之功,笔者认为,综合考虑和长远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打造骑行路线。完善骑行配套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先给骑行者创造若干条骑行路线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沿江、沿湖、沿海、沿山等有一定自然资源吸引力的区域,打通对应路段的骑行便利性,初步设计出市内的理想骑行目的地。
然后逐渐把非机动车道铺开。当一些没有曾经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路段开始设置非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时,更多的城市不同角落能用骑行的方式串联起来,达到理想骑行状态。
同时,要注意提升城市的道路质量,给骑行者平整的骑行道路。这不仅关系到骑行环境,更涉及到道路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笔者还想特别强调,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必要性。从笔者实际体验来看,城市骑行最大的“天敌”是电动自行车。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存在多种无视交通规则,超速、超载以及快速逆行等现象,对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会产生安全威胁。近年,电动自行车数量在全国多座城市快速增加,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限改、上牌、强制戴头盔等管理政策。不过相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发展,具体管理的滞后性仍然比较明显。
电动自行车反映出大众在日常交通出行中对便捷性的追求,对出行者来说,电动自行车达成了成本与效率的极致。考虑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群众的认可程度,城市管理者对电动自行车宜疏不宜堵。但有效治理的必要性确实很高,无论城市管理者是否考虑完善骑行配套设施,都无法忽视日益凸显的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
完善骑行配套除了以城市管理者为主动方,骑友也有可能反过来发挥推动作用。一方面,如果骑友群体自发扩大、形成一定规模,势必推动相关管理。一些设施完善的举措就会逐渐落实。另一方面,骑行群体扩大后会形成一定的社区组织乃至行业集聚,这些行业协会有机会直接接触相关部门、为城市骑行优化体验而发声。正如近年马拉松热度高涨,各地城市建设规划跑步路段时,往往也会联动跑团、跑步协会等等组织,了解跑者需要。
综合可见,推广城市骑行实际上是一场对城市交通资源的重新配置行动。骑行不像跑步、足球、篮球乃至极限运动等其他项目,后者只需要找出适合的土地或地段就能建设相应场地,而骑行需要大量的道路作为支持。城市骑行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非机动车道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对机动车道、行人道或者其他公共空间的占据,非常考验城市管理者的统筹能力。但整体来说,让城市骑行提速,能让更多的人对环保出行感兴趣,也为城市创造出一种更适合探索和慢体验的气质,发展价值非常可观。期待更多的城市成为骑行名城,同时循例呼吁端午假期期间可能将出行的骑友们:注意安全,戴好头盔,在现有的条件下规划好合适的路线。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PIXABAY
相关阅读
最新赛程
- 12月22日 18:00 土篮超 皮纳尔 vs文尼沙
- 12月22日 18:30 罗甲 佩特罗鲁 vs斯洛博齐亚
- 12月22日 18:30 土超 加济安泰普大都会 vs安塔利亚体育
- 12月22日 19:00 葡甲 费雷拉 vs艾华卡
- 12月22日 19:15 荷甲 鹿特丹斯巴达 vs阿贾克斯
- 12月22日 19:30 意甲 罗马 vs帕尔马
- 12月22日 19:30 西篮甲 拉科鲁尼亚 vs约文图特
- 12月22日 19:30 WCBA 北京首钢园女篮 vs山东赤水河酒女篮
- 12月22日 19:30 WCBA 内蒙古农信女篮 vs四川蜀道远达女篮
- 12月22日 19:30 WCBA 福建晋江众腾女篮 vs石家庄英励女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