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之后,崔庭旭和他的陕师大附小队友们还能并肩作战
记者刘翔宇报道 今年七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陕师大附小)一鸣惊人,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2034杯冠军。而后,这支球队整建制升入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陕师大附中),一条清晰可见的体教融合、足球升学之路,在西安被勾勒出来。
崔庭旭捧起奖杯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个“明星”。他是陕师大附小足球队的队长,在决赛当中,陕师大2比1取胜,身披7号球衣的崔庭旭独中两元。
小崔是榆林人,小学一年级时因为速度快被选进了校队,后来又被选入榆林市队拿了省冠军。“天赋”二字在他身上显露无疑。
三年级过后的那个夏天,小崔一家做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去西安读书。
“当时陕师大附小进行了一次测试选拔,大概有二三十个学生,连着测试了四天。”崔庭旭的妈妈回忆说。那是崔庭旭第一次出远门,他们母子二人坐了六个小时的火车到西安。在陕师大附小的球场里,崔庭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并很快被选中。
陕师大附小名声在外,是陕西最好的小学之一,教学质量和办学理念俱佳。进入附小,就意味着要离开榆林,小崔一家纠结过,最终还是决定为了孩子的前途赌一把。就这样,崔妈妈带着崔庭旭还有他的姐姐,一同前往了西安,并且在师大附小附近租了房子,这一待就是三年。
崔庭旭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他发现,这里除了口音有些不同外,其他的和他在榆林差别不大。周围都是学习不错的同学,另外,还有足球。
陕西师范大学就在大雁塔边上,翠华路上,这条路上有西安很多优秀学校。陕师大附小1958年建校,1995年迁到现址,就在陕师大校区里面。
和很多古城老校一样,陕师大附小占地不大,楼层不高,看起来像一个小而精的合院。最初,学校只有一片五人制球场,后来向大学申请,把教学楼后面的停车场改造成了一片8人制球场,这才有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
陕师大附小的足球水平有过波动。最初还可以,但由于条件限制,一度水平不佳,直到2016年,原本借调出去的附小校长侯西科重新回到本部,他开始重新下大力气抓足球。
侯西科特别喜欢足球,足球伴随着他的成长,并且帮助他度过了一段暗淡的时光。他爱看球,曾经被中国足球的黑色三分钟压得透不过气来,而他的缓解方式,是自己出去踢一场球。
进入教育岗位后,侯西科经常带着学生一起踢球,如今那些已毕业许久、成家立业的学生们还记得当年和侯老师一起踢球的情景。
侯西科经常去看学生们的训练,有时候他还会自己开车几个小时,去看校队的比赛。他往往就只是站在场边,不多言,但只是这样,学生和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校长对于足球的重视。
在侯西科的指导下,陕师大附小除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还加强了体育教师在足球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并且开始与社会青训俱乐部合作。
2021年,陕师大附小与中巴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聘请中巴足球俱乐部创始人刘启圣以及王庆等人作为校队教练。从此,陕师大附小的成绩开始一路上扬。
师大附小的院内,有一颗巨大的梧桐古树。这颗梧桐树不仅仅见证了师大附小的岁月,更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遮风挡雨,是学校的象征。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有着足球天赋的陕西娃们,也都奔着师大附小这块金字招牌前来求学。
有重视足球的校长,有高水平的训练团队,更重要的是要有好苗子。
上陕师大附小,是很多西安家长的愿望。师资力量雄厚的附小早就名声在外,招生方面并不发愁。优秀的办学条件,也让他们能吸引到好的足球苗子。师大附小在组队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方法论。
“一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兴趣,到了三年级后,如果孩子有意愿且有足球方面的天赋,就会被选拔到校队当中。”师大附小体育教师李凯歌介绍说,师大附小足球队有两支,三四年级一支队,五六年级一支队。
在组队的时候,除了校内选拔之外,学校还会根据位置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选材。每年夏天,陕师大附小会组织选拔,陕西省内的孩子都可以来参加。来参加选拔的孩子,有些是青训教练推荐过来的,有些则是学校老师在青少年比赛中发掘的。比如这次2034杯的冠军球队中,崔庭旭就来自榆林,前锋郭辰远来自渭南,他们都是通过这样的选拔,在四年级的时候进入陕师大附小。包括现在U14国少队长穆萨江·艾合买提,走的也是选拔这条路,从陕师大附小到附中。
陕师大附小的选拔共分为五个维度,包括点球、折返跑、灵敏度以及协调性等,最后还要打个比赛,评委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外聘专家。侯校长有时候也会来看一下选拔。今年刚结束的选拔中,有四名五年级的孩子补充到了师大附小的球队中。
借助优秀的教育资源吸引有足球天赋的孩子,陕师大附小并不是西安独一家,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办法,将好的教育和足球特长相结合,这是一条可以走通的校园足球路径。
侯西科2016年回到陕师大附小本部任校长之后,提出了“健康的身、温暖的心”八字校训,强调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体教融合。校训深入每一个陕师大附小学生的内心。
相比国家要求的体育课课时安排,陕师大附小还增加了一节体育课,让学生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此外,他们每周都有一节专门的足球课,且足球课并不占用体育课的时间,让足球真正进入课堂。在学校所有体育项目中,只有足球有这特殊的“待遇”。
陕师大附小设有足球兴趣班,孩子们在放学后可以参加足球兴趣班。学校定期举办班级足球联赛。教工代表队偶尔还会和学生一起过过招,这时候,侯校长也会亲自上阵。
在体教融合的摸索中,侯西科做出了创新,陕师大附小首创了体育运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自2022年开始设立,涵盖了包括篮球、足球、田径、击剑、游泳等14个项目,学校设定了等级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评测。每个参加评测的孩子都有一本手册,自选项目进行评分,最高3分、最低0.5分,学校在每年五到七月间进行测评。学校会依照学生在四到六年级累积分数来派发奖学金。
足球队的崔庭旭就拿到了300元的奖学金。金额并没有多少,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通过这种方式,同样可也以鼓励家长,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陕师大附小除了足球校队之外,还开展了篮球、啦啦操、轮滑以及小排球等项目。去年,学校设立了小学体育推进领导小组,李凯歌任办公室主任。
体育推进领导小组的成员大多是体育老师,主要负责三方面工作,一是教育部规定的体质监测工作和体育运动技能等级评测工作,二是选拔优秀的苗子进入校队,三是校队的训练与竞赛。
由于附小的场地条件有限,校队训练时,经常会借用大学部的操场,大学部也全力支持附小的训练。在陕师大的操场上,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群训练有素的小学生不停奔跑。
这一次2034杯,陕师大附小一路过关斩将,球队表现出的整体性和战斗力,比一些知名的青训俱乐部以及职业队梯队还要好。校园足球队能够脱颖而出拿到全国冠军,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
侯西科看了每一场比赛,决赛让他印象尤为深刻。“对方整体能力应该更强一些,比赛前15分钟,我们一直被压着打,我们主要打防守反击。顶过15分钟之后,我们的体能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侯西科很懂足球,他自豪地说,“陕西娃都很能吃苦,很能跑,体能是我们的优势”。
体能上的优势,源自训练。陕师大附小每一周都保持着五练一赛的节奏。下午四点二十日常放学后,足球队开始训练,训练结束时,很多时候都超过七点半,训练时长有了保证。
除了每天下午的训练,陕师大附小运动队还保持着早训的习惯。包括足球队在内的一些运动队,队员要比普通学生早一个小时到校进行早训。以足球队为例,这个阶段的训练通常都是学校自己的体育老师来带,训练内容是前一天下午训练内容的复习。
如果说其他青训俱乐部也保障训练时长的话,早训这一点是许多社会俱乐部完全做不到的。可见,陕师大附小足球队比其他孩子们出付出更多,也练得更苦。
也很重要的是,陕师大附小是一支校园足球队,他们平常课间也都在一起。以刚刚毕业的六年级为例,足球队的队员分散在各个班,但他们都是从小在一个院子里长大,课间一起玩耍,放学一起回家的好朋友。这样的默契程度和团结性,同样是青训机构的孩子们无法具备的。
另外,师大附小的教育资源保证了足球队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不错的学习成绩。崔庭旭的学习就一直不错,几乎每门课成绩都接近满分。除了运动和学习外,老师们更注重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我认为整个小学阶段就是个习惯养成的阶段。养成学习、品德方面的习惯,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从小有一个热爱的运动。我希望更多孩子能通过足球这种集体运动,增加团队意识,变得谦逊有礼,这才是足球或者体育带给我们真正的内涵。”侯西科说。
师大附小足球队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都注重礼仪,每次训练或者比赛结束后,孩子们都要收拾好自己的装备并且带走没有喝完的水。在外地比赛期间,老师会带着学生做作业,或者完成阅读任务。队长崔庭旭一直没有手机,比赛闲暇之余,他都在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西安中学里有五大名校: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铁一中、高新一中以及陕师大附中。其中,足球发展有优势的是陕师大附中、铁一中以及高新一中。高新一中只有初中部,铁一中和陕师大附中则是分庭抗礼,互有胜负。师大附开展足球的时间更长,学校主抓足球和田径,其中足球更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上陕师大附中,是每个师大附小孩子的目标。两所学校都在雁塔区翠华路上,从陕师大东门到陕师附中西门,骑车不过五分钟。陕师大附中是踢球孩子们小升初最好的通道,在陕师大自己的体系内,他们很好地解决了12岁退役和15岁退役的现实问题。
师大附中招生办主任刘璐,此前是职业球员,早早退役专注于体育教育领域。后进入教育系统工作,目前除了主管陕师大附中的招生工作外,他还分管体育,主抓足球。
据刘璐介绍,师大附中高中部每年体育特长生的名额大多会用在足球专项上,只要足球队的学生足够努力,基本上都可以顺利上高中,陕师大附中初中有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些体育生在文化课考试上都不存在太大问题。而且因为陕师大附中的足球成绩常年在陕西领先,所以这些学生基本上都能拿到一级运动员证书。
目前陕师大附中初、高中六个年龄段有六支队伍,每支球队的建制都很完善。球队的日常训练主要以学校老师负责为主,也聘请了几个兼职的教练员。“校园足球与职业队梯队不同,我们更注重教育,这也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与俱乐部教练的区别。”刘璐说,这是陕师大附中多年来的育人方针。
师大附中初中足球队的生源,以师大附小为主,每年的招生计划中,一大部分都是来自陕师大附小。“这些孩子都经过了我们老师对长时间的观察。”刘璐介绍说。陕师大附中原本就是陕师大附小的升学通路。以这一次为例,陕师大附小拿到这次冠军的这批孩子共18人,其中六年级的13人,全部直升了师大附中,剩下五人是五年级的孩子。
陕师大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形成了完整的足球升学通道,甚至孩子们生活、学习和踢球的地方,一直以来都在一公里范围圈之内。对于家长而已,这里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而且通过足球可以解决家长最为关心的升学路径;对于踢球的孩子而言,他们从小学就在一个校园里,到了12岁、15岁,他们不但没有退役,反而继续到了同一所初中、高中,他们即是队友更是同学,始终在一切学习、并肩作战,这是社会俱乐部、职业梯队无法比拟的。
来自榆林的崔庭旭、渭南的郭辰远还有延安的刘旭冉等等,无疑是幸运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被职业俱乐部看中的孩子,比如九月读六年级的张恪铭,未来他也面临选择。
作为学校老师,职业球员出身的刘璐并不鼓励孩子们在现阶段过早地进入职业足球领域,“还是要在校园里先好好成长,教育还应该是第一位。”刘璐说。他现在又重返“一线”,开始带队训练备战全国赛。
目前,陕师大附中球队正在几线作战,他们的高中队即将前往潍坊打全国总决赛,对手是每个省份的校园足球冠军。球队之前的最好成绩是全国第四,刘璐希望这一次能够有历史性的突破。
陕师大附小球队夺冠返回西安时,迎接他们的是鲜花和掌声。球迷和家长们的接站,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但如同摄影师手中的闪光灯一样,荣耀时刻转瞬即逝,他们很快就将重新投入到日常的备战训练中,接下来他们将前往日本参赛,与全世界更多同年龄段的球员过招。
足球队每次夺冠,校长侯西科都会请队员们吃饭。这一次庆功宴上,侯西科对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们说:“我觉得你们大部分人不可能在以后走上职业足球这个道路,但你们只管享受足球带给自己的乐趣就好,这是一项可以当做终身爱好的运动。”侯西科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后人。
崔庭旭并没有因为拿到冠军而得到手机,妈妈说家里从来不会因为他的成绩好,或者是踢球拿什么奖而给他物质上的承诺。“感觉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就是该做更好的自己。”崔庭旭的母亲感慨道,“现在回头看看,三年前决定走足球升学的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很多事,她都会和小崔商量,让儿子拿主意。而崔庭旭对于自己的未来很明确,他会继续踢球,但不会走职业足球这条路。
西安的足球热情,被这个小小的冠军再次点燃。目前,西安正在举全市之力,搞好足球。市体育局副局长刘刚的办公室里,经常会拥满了各部门的人,开展的工作和谈的话题都围绕着足球。
西安市体育局也在摸索经验,以此次陕师大附小夺冠为契机,探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如何打通上升通路问题。体育局将发挥其资源和专业优势,逐步形成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西安模式。
西安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有着西部最好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名校云集。而且在不同年龄段的学校里,都有着喜欢并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校长们,这些身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同样深知体育、足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在他们的践行下,西安的校园足球除了普及之外,也在抓提高,并形成特色。他们在想方设法打通上升通道,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政策执行层面的困惑,学校、教育集团的内循环已经形成,体育系统再发挥专业优势,外部条件也具备,正在逐渐形成体教融合的新模式。
“青少年足球主要在于五个方面,精准的选材、优秀的教练、科学的训练方式、高质量的比赛以及完善的保障。”刘刚总结说,接下来西安体育局也将从这五个方面入手,与教育部门一起携手,做好青少年足球工作。
7月30日一早,崔庭旭忙着收拾自己的房间。他又搬家了,这一次是从师大院里,搬到了师大附中旁边,从翠华路的这一头到那一头,他们一家走了三年。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过一公里出头,崔庭旭们的足球升学之路,格外通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