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巧招钓海鲋 陪你一起来爆仓

●  赵英祥  文 / 辽宁大连  刘雷  图

海鲋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喜高溶氧量区域。故喜欢在活水、动水环境中游弋觅食。其次是擅长追逐、捕食活动。再次是特别谨慎胆小。就饵时习惯于反复试探,认为无危险时才会吞食。第四是体态优美,活泼好动,易聚易散。中钩后拽力极强,深受海钓爱好者的喜爱。

今年9月23日是个多云的天气,海面有四五级的风。早晨6时许,我与老伴和妹夫一共3人出发海钓。45分钟后抵达我市东良村后海一处岸边有大块石的地方。

看到海中浪花滚滚,大浪拍岸,只能用海竿远投,没想到远处海域反而挂钩厉害,只得改用手竿作钓。

我满以为用5.4米和4.5米的两支手竿将就抛投,没想到鱼情出奇得好,双竿频频中鱼,不时地双钩中两条,让我大呼过瘾。我们3人一时都忘记了喝水、吃饭,更忘记了休息。转眼间一看时间,中午12点已过,这才感到饥渴疲劳。

抓紧补充热量和水分并稍作休息之后,我老伴清点一上午的“战果”。我二人钓获各种小鱼224条,妹夫收获100余条。

饭后,海边风力增大,海浪增高,手竿垂钓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只能利用浪头退去的片刻,追浪抛投,但钓组很快被浪卷回,只好加大铅坠重量,但浪回人必须后撤,钓组亦被拉到近岸。

在离岸2米左右的水中,倒伏的浮漂瞬间没入水中,手上感觉一顿,果断提竿中鱼,沉甸甸的感觉棒极了,原来是一条大海鲋。在距岸边这么近,这样浅的地方,竟然有这么大的海鲋,周围众人都很惊奇,有人更是高呼:“半斤以上。”

我与老伴尽快摘鱼进桶,快速上饵又抛向出鱼处的前方,随后慢拖轻逗。钓线一顿瞬间黑漂,抬竿又是一条。一会儿工夫,5条大海鲋被“请”上岸来。由于风浪加大,我们鞋袜已湿,天又太冷,这才恋恋不舍地收竿回家。

此后多次选对天时地利,均有不错的钓获。经过分析总结,我得出如下结论:风口浪尖钓海鲋,必须突出一个“巧”字。

首先是巧选钓时。 处在4~6级的北风(顶风)或大北风“风尾”时,涨半潮至满潮的3个小时的时间内相对好钓。 原因是风吹浪打和潮水对岸边的冲刷,大大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激发了海鲋的活性。加之海水浑浊,食物增多,海鲋放松警惕,大胆来到近岸处捕食,极易中钩。

其次是巧找钓点。 首选是选择堤坝、石礁、障碍物附近的水深处。还可以选择风潮冲刷的近岸,海水呈乳白色的深浅水结合处,深浅水色靠近岸边的一侧。 此处风刮来、浪冲起的各种食物上下翻飞,漂浮不定,加之水浑光弱,较大的海鲋能够大胆近岸抢食,容易上钩。

第三是巧配钓具。 用5.4米的手竿,并根据风浪的大小随时更换钓竿。钓线用4号左右的主线与竿等长,脑线用2号左右的,根据海鲋的大小确定钓线的粗细。 脑线的长度在20~30厘米,为的是让钩饵在浪花中像其他食物一样漂浮不定、上下摆动,从而引诱海鲋吞钩。钓钩选择5号左右的,同样根据海鲋的大小确定钓钩的大小。

原则上用小不用大,便于小嘴的海鲋吞钩,钩条要细,钩尖要锋利,钩门要宽,钩尖勿内倾,利于刺中刺牢 。钓坠宜重一些。可根据风浪大小增加铅坠配重,风力较大要加大到原本平衡状态配重的两倍左右,使钓组能在风浪中基本定位且缓慢移动。

为使海鲋就饵的漂相反应明晰,应上拉漂座太空豆30厘米左右。浮漂选用醒目、粗大一些的。这样既利于看清浮漂的动态,又便于在风浪中抛投。

第四是巧用钓饵。 实践证明,有两种钓饵最对海鲋的口味: 一是海虾, 特别是鲜活的对虾,最易引诱其前来捕食。

人工养殖的也很鲜活,且价格不是太贵。小的去头直接挂钩,大的要去皮剪段,由于用钩较小,剪的虾段也要短小一些,稍露钩尖,不堵钩门,利于中鱼。

二是海蚯蚓。 根据钩子的大小剪段上钩,先横穿一下,再从海蚯蚓中间上穿至钩柄处,最后再横穿一下,确保不露钩尖,从而保证在风浪中不丢饵或少丢饵。

第五是巧施钓法。 要人动找鱼。海域广阔,海鲋廖廖,长时无鱼,就再觅佳处,千万不要死守。当找到有海鲋处,一定要坚守,因海鲋会聚群活动,也会有下一拨到来。

这里介绍两种钓法: 一是饵动逗鱼法。 除了加长脑线,利用风浪作用让死饵成活饵,似小鱼虾似逃命状引海鲋捕食外,钓者也要时时抬竿、慢拖、轻拉,时时逗引。特别是拖到近岸接近海边时,只要看到漂体异常(颤抖、微动、轻点等),必须密切关注,往往钓者一逗,鱼即上钩。 二是浮漂关注法。 要密切关注浮漂的动态,切实做到眼不离漂。因海鲋十分机灵警觉,提竿一晚,它往往吐钩而去,不可错过难得的中钩时机。

当看到漂尾异动时,不可提竿。最好的办法是轻逗,它以为猎物要跑,追上来一口吞掉,漂相瞬间呈现黑漂,此时快提,一般都会中鱼。

另外,在风口浪尖处垂钓,风大天冷,所穿衣物要能充分保暖。浪大水深,当然要注意安全,谨防滑倒跌伤或落水,也要躲避浪头打湿鞋袜和衣服。还要及时补充热水和食物,注意按时休息,勿连续疲劳作钓,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




请扫码关注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