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权威媒体《外交事务》看衰乌克兰:别再妄想打击俄罗斯本土
当地时间8月28日,美国权威外交媒体《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在头版发文“警告”西方各国,不应该解除对乌克兰打击俄罗斯本土的武器限制。《外交事务》认为放任乌克兰攻击俄罗斯腹地不但不会改变战局,还会让美国付出更多成本,以及会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美国向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军事援助,但这种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美国方面的各种限制。有些限制涉及美国可提供的武器清单有限选择,比如美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更为先进的战斗机、远程导弹;有些限制则是武器的使用方式,例如美国禁止乌克兰使用一些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等。因为美国一直担心解除限制会让冲突进一步升级,致使把美国拉下水。
美国的这一立场让乌克兰感到不满,乌克兰高层和一些美国盟友甚至美国自己内部的部分政治势力认为,拜登政府夸大了解除限制的风险——这不但否定了乌克兰的军事实力,也拔高了俄罗斯的能力。很多对限制的批评者认为,美国方面应该首先考虑军事因素,即通过对俄罗斯的纵深打击,让乌克兰有更多的胜面。如果在军事层面重挫俄罗斯,那么政治层面的风险显然不值一提。至于俄罗斯的核反击,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俄罗斯的“核讹诈”,俄罗斯不敢动用其庞大的核武库。
《外交事务》认为,如果从严格的军事角度来看,解除限制对乌克兰军队肯定是有帮助的,给予乌克兰深入俄罗斯控制区发动攻击的手段和许可肯定会提高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但《外交事务》同时表示,整体而言,这对乌克兰方面改变战局的帮助并不大。乌克兰想要通过进攻俄罗斯本土,并对俄罗斯纵深进行打击的方式扭转战局几无可能。
乌军无力进攻库尔斯克核电站
目前乌克兰冲突已经进入长期对峙消耗战的阶段,俄乌双方都采用了稳固战线阵地,瓦解彼此进攻有生力量的方式互相消耗着,而历史上证明这种防御措施非常难以突破。对于拥有规模优势的俄罗斯军队来说,其为缓慢的战线推进所付出的庞大代价足以说明乌克兰方面的“防御成功”。而乌克兰方面想要反击突破俄罗斯的防线同样困难重重,《外交事务》认为乌克兰需要的是在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基础上将阵地战转变为机动战,在付出可接受的“成本”后实现迅速取胜。
事实上乌克兰最近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攻势在一定程度上践实了这一理念,通过进攻俄罗斯的防御真空地区使乌克兰军队能够迅速取得进展。但随着俄罗斯做出反应,乌克兰的推进速度已经放缓,《外交事务》承认乌克兰已经不太可能在库尔斯克再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那是不是说明前面提到的机动战战法存在问题呢?恰恰相反,乌克兰选错了战场目标,对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除了夺取一定的俄罗斯领土为之后的谈判取得些许筹码,以及在政治上削弱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声誉以外,《外交事务》认为不会显著改变俄乌军事现状。因为在更重要的乌东战线上,乌克兰想要调动俄军主力的想法已经幻灭,俄军仍有条不紊的在乌东推进,尤其红军村方向乌军的表现十分糟糕。
受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俄罗斯梁赞地区能源设施
但本文不是为了讨论如何用机动战的方式在乌东防线打开缺口,而是讨论在无力突破俄军防御的情况下,放任乌军进攻俄罗斯腹地是否能成为最后的“解方”。《外交事务》表示在原则上,乌克兰如果能够打击俄罗斯遥远的后勤和指挥目标、俄罗斯空军或海军基地、地面部队集结区、武器工厂或配套基础设施、民用能源行业或俄罗斯政治中心,例如克里姆林宫,那么的确会降低俄罗斯的进攻效率,削弱其防御能力,增加俄罗斯的战争成本,最终缩短俄乌战事的时长,出现有力乌克兰的军事局面。
然而,《外交事务》认为乌克兰不具备实施这种大规模腹地打击的能力。首先,纵深打击的成本过于高昂,廉价的民用改装旋翼无人机无法飞行上千公里进攻目标,所以想要达成战果需要更大、更复杂、更昂贵的武器。美国近期批准提供给乌克兰的36架老旧F-16战斗机(均为80年代、90年代服役的落伍型号)就用掉了美国援乌金额的30亿美元。
如果他们能获得和成本相匹配的战果那这种付出是值得的,然而这些战机或许能在近距作战中有效支援乌克兰地面部队,但面对俄罗斯密集的远程防空系统,想通过这些昂贵的二手、三手战机通过千里奔袭有所斩获就十分不切实际。虽然美国的武器库中拥有实现这种战略目标的先进战机,但美国又不可能将其支援给乌克兰。
乌军开炮
另外俄罗斯军队虽然不断出现军事误判和严重的作战失误,但拥有丰富战争经验的俄罗斯军队往往能查漏补缺,《外交事务》还特意举出了海马斯火箭的例子,早期乌克兰使用该系统时让俄军十分狼狈,但随着俄罗斯军队的适应,海马斯火箭系统在短短几周内就失去了大部分功效,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海马斯火箭的战果。
《外交事务》指出乌克兰军队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乌克兰军队的作战能力处于一个下滑状态,即便在2023年乌克兰军队最鼎盛时期,其也不具备现代化的协同作战和突防作战能力,许多美国军官仍然认为乌克兰军队训练不足。想要短时间通过升级武器就让现在的乌克兰军队(注意,所有人都承认现在的乌克兰军队是不如2023年乌军的)实现大规模纵深打击、突防作战显然更不可能。
另外,即便不指望地面部队,通过大规模空袭来让俄罗斯屈服显然也是异想天开。且不论乌军是否能凭借36架接近报废的F-16A/B来获得空中优势,即便美国大笔一挥,让乌克兰瞬间拥有上百架先进战机,并能对俄罗斯腹地进行肆无忌惮的轰炸,也很能让俄罗斯动摇继续作战的决心。
《外交事务》为此举出了一系列战争实例,例如二战时盟军对德国、日本城市、工业中心的轰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时美军对上述这些国家的轰炸等,虽然这些轰炸的确给目标国造成很大损失,但没有成为扭转战局的决定性因素。唯一勉强算是成功的案例是北约在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作战,导致最后南联盟的屈服,但这种屈服更多来源于南联盟全国在面对北约围攻下看不到胜利的绝望,并非北约对其轰炸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根据南联盟和北约方面事后的评估,南联盟军队在70多天的密集空袭下主力犹存,城市居民因为断水无法冲马桶产生的抱怨对战局的改变影响更大。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和2022年到2023年俄罗斯空天军对乌克兰城市和能源基础设施的不间断轰炸。两次伊拉克战争起到最后决定因素的是地面战斗的胜利,而现在即便乌克兰可以对俄罗斯腹地进行全面战略性轰炸,但只要地面战斗乌军不占优势那就无法改变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动用了超过 71万架次飞机向德国投下了超过 200 万吨的炸弹,而德国的武器产量在1942年1月至1944年7月期间仍在不断增长。倘若乌克兰真的通过这种方式打击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可以通过它的友好国家获得更多武器弹药,这些国家并不会受到乌克兰的打击。又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消息,俄罗斯已经将其九成以上的空军战机撤出乌克兰所拥有的美国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射程范围以外。
况且美国不可能搬空家底来支援乌克兰,即便美国同意解除前文提到的“限制”,乌克兰对俄罗斯腹地的轰炸和进攻也是“温和”的(意思是规模不会很大,非常“温和”),《外交事务》因此断言,“几十年的历史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理由来相信乌克兰可以通过温和的轰炸行动来撼动俄罗斯的战斗意志(原文如此)”。当然,类似的轰炸可能会对士气提升有所帮助,就像 1942 年美国对东京的一次小规模轰炸对美国在二战中的士气起到了鼓舞作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梅轰炸”,但现在和过去一样,这不会改变军事局势。
《外交事务》最后提醒乌克兰方面,乌克兰当局应该扪心自问,这种微薄的军事利益,是否值得冒着战事继续升级的风险,西方政府和民众是否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同时》《外交事务》还“警告”美国政府,如果西方解除“限制”,其后果可能会脱离单纯的军事轨道,其风险是不可预测的。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