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武磊并非传统快马而是穷人版欧文,我们不该低估他

媒体人赵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总结了武磊的技术特点,并表示武磊作为中国队最好的前锋,是被低估和忽视了,我们应该珍惜他。

赵震发布的长文如下:

武磊这32个进球是在88场比赛里打进的,也就是说武磊差不多3场国家队比赛能进一个球,这个效率算不上高,也不算低。相比于中国队历史上其他的前锋, 武磊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伤,基本上大赛他都能参加,这个是最难能可贵的,特别是一个以速度见长的选手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说一是肌肉类型好,二是他很自律。 中国队历史上太多天赋超过武磊但是因为伤病和不自律无法在国家队有上佳表现的了。比如说李华筠,比如说马林,比如说高峰,比如说张玉宁……

相比于联赛里的少年成名,武磊其实在国家队里属于大器晚成。2010年18岁的他就被高洪波调进国家队,在东亚杯完成首秀。但是直到2013年的东亚杯打澳大利亚他才完成了国家队的处子球,三年半国脚生涯才打进首球对于一个前锋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2014年开始武磊连续拿了4年中超联赛的国内最佳射手。但是在国家队层面,2014和2015年他每年进两个球,16、17每年进一个球。2018年开始的时候,效力国家队8年的他一共进了8个球,年均一球。这个数字只能是一个国家队打酱油级别的前锋数据。

一切在2018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年,武磊在联赛里加盟最佳射手,要知道那还是金元时代的尾声,这个最佳射手含金量十足。在国家队层面,这一年他进了五个球。

从这一年开始,武磊在国家队的年进球数稳定在5个球。2019年他进了5个球,今年他进了5个球。2021年那一年进了9个球,但是那一年是因为原本要在2020年进行的40强赛移到了21年,如果不移的话武磊20年进球是五个,11年是4个。只有2022年,因为国足换帅成绩不佳,武磊自己在西班牙也打不上比赛,他全年没有进球。

其实2019年前往西甲踢球对武磊的帮助非常大,也 正是去了西班牙之后,武磊开始了自己在国家队稳定的进球生涯。甚至有了一届世预赛进球的12个这样的纪录,这在中国国家队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因为出道以来速度就快,所以很多人对于武磊的刻板印象就是快马,似乎他就应该以突破和单刀见长。所以他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单刀不进。

其实武磊并非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快马型前锋,他的带球和突破一直是他的弱项。他的打法更接近一个中锋或是说是前锋而不是边锋。 很多时候我在想武磊有些生不逢时,他如果赶上了90年代442盛行的双前锋时代,他会在国家队和联赛里表现的更出色。

你仔细看武磊的32个进球里,有17个都是不停球的包抄抢点打门,包括4个头球。只有9个球是带球之后的得分,其中只有6个球是单刀破门。是不是有点颠覆你的刻板印象。武磊更像是个射手而不是突破手。 如果你让我找一个模版。我觉得他和当年英格兰的前锋迪福很像,或者说是个穷人版的欧文。其实相比于速度,武磊真正的核武器是他的跑位和门前的灵感,以及他不停球打门的脚法,这些都是一个真正射手才具有的素质。

你可能注意到了,武磊还打进来6个点球。对于中国队的球员来说,罚点球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武磊几乎是麦超之后中国队最稳定的点球手了,没有之一。可能有些人说武磊拿点球刷数据。咱们先不说这些点球里有如世预赛打澳大利亚这样关键的点球,武磊主罚的点球里有不少就是他自己创造的。

武磊的身高只有1.74米作为中锋这也让他在身体对抗和头球上吃了不少亏,他进的四个头球都是对东南亚和南亚的球队进的足以说明问题。在国足的射手榜上,只有赵达裕比他更矮。而在现在足球的对抗强度下,武磊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显然需要付出更多。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武磊进球的含金量。刚才我说了武磊在一届世预赛里进了12个球,12强赛里进了4个球,这个数据绝对是空前的,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前锋做到过,你们认为的好前锋关键比赛进过几个球?其实中国队在亚洲一直不产中锋,我们最优秀的球员大多出在后卫线和边路。1984年亚洲杯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是打后卫的贾秀全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的前锋在亚洲最多也就是准一流水平,没人能达到一流。 武磊32个进球里,热身赛进球只有13个,亚洲杯和亚预赛进了3个,世预赛进了16个,这个数据含金量足够了。

再回到一个纪录的问题,我们知道武磊还需要9个进球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第一人。按照他这几年的进球效率,我认为差不多再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能打破这个记录。虽然他已经32岁了,但是我之前说了,武磊真正的武器是跑位和接球一脚射门,这个受年龄的影响远没有速度那么大,甚至会越老越妖。多说一句,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中国队那三年里至少会多打15场左右的友谊赛,按照武磊的进球率,他差不多还能再多进5个球,那其实他距离破纪录也就差3、4个球了。只可惜没有如果。

可能是因为没有那么抢眼,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低估了武磊。也许有一天他退役了,我们才会怀念这样一个能在门前持续稳定输出的射手。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