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场81分,甚至100分的纪录都要被破了?

2010年1月,安德烈·米勒砍下52分,率队加时2分险胜对手。米勒是个典型的传统控卫,1米88的身高下面摆着两条大长腿,脖子上面供着一张莫文蔚的脸,热衷背打,不爱三分,生涯绝大多数赛季里场均三分出手不超过1次,他这次拿下生涯最高的52分里,包括1次三分出手并命中,和8次罚球命中7球。

米勒赛后说自己并未打算拿到这么多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米勒没想到,他这个50分,就是整个2010年唯一的50分。米勒更想不到,14年后的联盟,50分已属稀疏平常,我们可以在三天前看到恩比德砍下70分的同时唐斯也砍下62分,三天后又看到布克砍下62分的同时东契奇砍下73分。

东契奇本可以砍下75分——比赛打到最后5秒,他的对手还落后3分,球发到东子手中,对手甚至宁愿让时间流走,也不愿意再送东子上罚球线——即便如此,东子的73分已经能在联盟单场得分上排到第4,若以人而论,则可谓第三人。在东子前面,张伯伦手握最高的100分和第三高的78分,科比则有历史第二的81分。

所以最直接的问题近在眼前:100分或者81分,是可以触碰的纪录吗?

张伯伦百分大战没有影像流传,据目击者供述,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雅观的比赛,有点海军上将为了得分王狂刷71分的意思,包括了领先时队友犯规以抓紧时间帮忙刷分之类的。这个100分我们先不去研究,且看81分。

科比的81分发生在2006年,有录像存留,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无限三角进攻+转换,加上对手猛龙下半场一度领先到18分,直到比赛最后2分36秒落后15分才撤下全部主力,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科比的81分。

三角进攻的好处有很多,其中最显著的一条是给巨星营造单挑空间,接下来就要看球星能不能把球搞进去。

科比上半场输出26分,球队落后14分,接下来他第三节砍下27分,三节拿下53分,到第四节最后2分36秒两罚全中后,则是76分。你当然可以将科比最后5分理解为小刷一把,但我们还有一个细节没有提:

这场比赛第二节科比有半节时间在场下休息。科比自己后来说,如果这6分钟不歇,再多拿个14-15分,最终半场拿到40分很容易。科比这个说法很诚恳,大家都愿意相信。

所以回过头来看看最近几场超级得分中:

东契奇73分的夜晚,上半场就拿到了41分,只歇了2分钟,下半场东契奇得分有所下降,32分。

恩比德70分那场,上半场只打了19分钟就砍下34分,第三节打满12分钟输出25分,第四节比分拉开,恩比德只打了5分钟拿到11分,提前下场。

所以如果只看前三节,东子和大帝都已经拿到了比科比当年三节下来更高的分数,一个57分,一个59分,你可以看到他们最终距离81分还差点什么:对手的配合。

大帝这边马刺溃败了,他没理由继续留在场上,这是最常见超高分出不来的原因。科比在砍下81分之前1个月,就曾经在对小牛比赛中三节砍下62分,节间休息的时候禅师问科比要不要上场打个几分钟拿到70分再下来,科比看了看比分,当时湖人已经领先30分,他说不了,“下次吧。”

布莱恩·肖当时在科比身边,心想这个人应该是疯了,“下次吧”,你听听看,这是人说的话吗?

东子这边遇到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下半场对手改夹击了,摆出了一副比赛可以输东子必须死的态度。

而81分那场,猛龙除了顽抗到底外,几乎没有对科比上包夹。时任猛龙主帅的萨姆·米切尔对自己的战术体系非常自信,甚至在比赛中大量使用联防,他告诉球员们:“别管科比怎么得分,只要我们赢下比赛就行。”

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米切尔可以深藏功与名,贾伦·罗斯等科比对位者则成为81分故事里永恒的笑料。多年以后当时在猛龙的迈克·詹姆斯提到这件事还愤恨不已:“教练不让我们包夹,你不可能违背指令。也许那时候我们就该拒绝教练的安排,放弃软弱的联防,我们本该在他每次接球时,跟他身体对抗。”

科比本人在赛后表示,除了休息了那6分钟“损失了15分外”,他还在62分后投丢了2个罚球,投丢了一些空位,所以“我认为100分是可能的,我真的这么认为。”

阳光底下无新事,没理由我们不会再遇到类似的场景,类似自信的对手主帅,我们唯一怀疑的,无非是我们真的还能再看到张伯伦或者科比这样伟大的得分表演吗?

很显然,过去一周内球星们密集地砍分表现给了我们一些信心,如果将时间范围放长,信心就能更充沛一点。

按单场60分计,上世纪70年代只有4场球达到或超过这个分数,80年代和90年代同为5场,新千年头10年9场,10年代11场,20年代才将将过去4年零1个月不到,就已经有16人次单场砍落60分及以上了。 整体来看,个人单场高分场次正在加速变多,而伴随基数越来越大,突破81乃至100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个中原因,不难解释,很多都为我们解释过了。差异并非简单源于比赛节奏变快,出手次数变多这种肤浅的解释,根子上来说是当代球员投篮效率提高了,尤其角色球员三分能力提升后,整个球场的空间变得更好了,这意味着单场比赛中很难落实对一名球星的长时间包夹战术,对于防守者而言,他们面对的往往是两瓶毒药,被球星打死,还是被其他人射死。

科比砍下81分的夜晚,猛龙球员们曾经哀求米切尔对科比上包夹,“我们宁可被斯马什或者奥多姆投死!”过去这种“夹死球星让别人搞定我们”的策略一度很流行,因为角色球员的能力往往匹配不了比赛防守端的强度,但这种观念就很难成为当代比赛中持续有效的策略,因为比之过往,当代的角色球员们有更大可能真的射死你。

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在问:为什么当代比赛、球员的进攻效率大幅提升了?

而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也不很难,和很多人认为的一样:一切都是商业联盟在背后的驱动,是高层设计让比赛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而联盟要驱动比赛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只要懂一件事情就够了:规则。

NBA从创建伊始就是一笔生意,好的生意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型,而好的商业模型需要充分细致洞察其受众的需求,联盟首任总裁波多洛夫从一开始就为联盟的生意定下了调子:球迷更喜欢看高比分的比赛。

但规则的变迁往往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或滞后性,因为商人想实现的利益最大化和球队作为竞技体育参与者想实现的胜利目标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

譬如50年代中期引入24秒后,这是提升比赛观赏性的一项关键举措。而对于联盟各队来说,观赏性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事情,赢球才是,他们对24秒规则的理解是比赛需要变得更快才更容易赢,“既然我们必须在24秒内完成投篮,那么我们就用更多的出手、更高的得分来压制对手”。于是24秒规则引入5年后,NBA进入了一个全面进攻的时代,超级得分层出不穷,1961-62赛季场均得分史上最高,超过118分,今年至今场均得分达到了115.6分,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NBA有可能在新转播合同期间达到场均120分的水平。

但事情往往不会这样发展,在60年代初期节奏、得分大爆发过后,场均得分开始逐年下降,球队们逐渐发现全力拉高回合数烂投或者让张伯伦砍下场均50分并不能显著提升球队的胜率,于是他们开始逐步转向节约体能、丰富轮换和打得更高效,在这个转向的同时,防守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1964年禁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后,把球简单甩给巨人们就搞定一切的时代基本过去了,球队开始将回合数降下来,防守开始变得更有意义。

而1979年引入三分线,80年代初一系列小幅的规则微调,理论上增加了实际比赛的时间和球场的空间,80年代末变回三裁判,降低了内线摔跤打断比赛的频率,但这些小打小闹无法阻止防守开始慢慢占到上风,比赛开始变得缓慢沉闷,但当时斯特恩已经带着NBA进入全球化进程中,联盟收入大幅上涨,围绕乔丹的史诗造星运动方兴未艾,比赛本身的乏味被掩盖了,出手数、命中率和得分都开始缓慢下滑,1999年来到一个低谷。

于是规则开始变化,这个节点上的变化主要还是在时间上做文章,原先所有的脚踢球、防守技犯、无球犯规,都要回表到24秒,这个规则被优化为比赛中断时所剩的进攻时间或14秒之间选大,另外,罚球线以下的背身运球被限制到5秒以内。

这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后台操作则在跨越新千年的节点上出现:联盟专门成立规则优化特别委员会,由在篮球圈里德高望重的老科朗基洛担任委员长。这个特别委员会成立的目标只有一个:修改规则,让比赛重新快起来,让小个球员有更多发挥空间。

特别委员会操持下,NBA开始引入防守三秒,取消“非法防守”,允许联防,过中场的时间由10秒改为8秒,暂停的时长和次数都被削减,到2004年时,老球迷津津乐道的hand-checking规则被优化,用手来“确认”对手位置的行为将被吹罚。

一系列措施做下来,后乔丹时代的比赛才开始变得快起来,14-15赛季勇士掀起的三分时代,并未让联盟停止推动比赛往高分方向发展的脚步,他们将二次进攻时间也缩减到14秒,更重要的是联盟从2018年开始推进的一项吹罚尺度:自由移动规则被吹罚得更严格了。

是的,无论攻防,都不可以用肢体阻碍其他人的自由移动,这是篮球最基本的准则。但多年以来,实际吹罚的时候这一项基本精神往往被忽视,而这条精神被忽视,就造成了米勒推开乔丹接球绝杀或者乔丹推开拉塞尔干拔绝杀之类的经典。NBA球员从小被教育这种类型的接触就叫做“对抗”。但从2018年开始,“自由移动”规则被严格吹罚,而且几乎后面每一年NBA开季前裁判委员会都会就“自由移动”规则开展特别培训,要求裁判尺度尽量一致,而这尽量一致的尺度,就是基本上你不可能再去用手抓住或推开对方球员来阻碍对方移动了。

前NBA中锋戈塔特前段时间上节目,说保罗或者某些球员卡位的时候,会用手打你蛋蛋或者掰住你的大腿,你要是看着他,他就冲你笑笑,意思打篮球抓个蛋很正常嘛朋友。戈塔特说后来自己就有意加强锻炼,确保核心肌肉足够强壮。

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戈塔特到底是怎么锻炼的,但他这些话基本上反映了NBA长久以来打球的风格,迅捷的本质上是犯规的动作并不会被裁判抓住,但从2018年开始,类似行为就大幅减少了,比赛事实上变得更流畅了。

我最近上网看到有些人在东子或者大帝拿高分的比赛帖子后面留言,说什么“老球迷不喜欢这种只有进攻的比赛”。我不知道老球迷到底有多老,是1961年那么老呢,还是80年代秀太母时代那么老,还是说他们就喜欢看90年代那种一侧清空球星路人王。但据我观察,当球场上出现一点脏动作,譬如你给我一肘,我给你一腿的动作时,也是同一批人在用慢动作视频一帧一帧地分析,从道德角度表达自己的厌恶之情和“野球场上这么搞早就打起来了”的经验之谈。

我倒不是说这些“老球迷”的观点有多少问题,只是现在联盟蒸蒸日上,收入连年增加,肖华虽然被老球迷们喷成狗了,但昨天还是续约到2030年了。所以事情就很清楚,虽然有些人会抱怨,说什么现在没法儿防守啦,还会怀念无三分时代,回味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的“老时代”,但联盟绝大多数教练、球员应该都会真诚欢迎联盟给他们多发钱,而联盟能够多发钱,说明他们各种操作下装扮出来的比赛,绝大多数球迷是很买账的,既然花了钱的人民群众更乐意为现在这种比赛买单,你反对,你算老几?


快船客场背靠背大破凯尔特人

有球必应是时候来聊聊他们了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