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to塞纳河,百年奥运走向城市潮玩风
奥运资格系列赛赋予与传统奥运氛围截然不同的视听感受。
作为国际奥委会推广城市运动的新载体,奥运资格系列赛也许可考虑品牌重塑,以独立于奥运的名义举行。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5月16-19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在黄浦滨江举行。这是国际奥委会首次举行主办奥运资格赛,除了上海站之外还设置了布达佩斯站。赛事主要选拔小轮车、滑板、攀岩、霹雳舞四个项目的巴黎奥运会正赛名额,并以“城市体育节”名义举行了多种周边活动,体现了国际奥委会的年轻化和城市运动主张。“城市运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2024年5月24日,第162期节目讨论城市运动、青年文化与奥林匹克的交错联系。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中国体育报》摄影记者安灵均,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盛意互动总经理罗冉峰。
本文为本期节目内容精华摘录。
01
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张闻: 我最近去上海采访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这是国际奥委会首次将好几个项目放在一起办资格赛,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一起争夺小轮车、滑板、攀岩、霹雳舞的奥运入场券。在现场我有很强烈的感觉,这也许是奥运会未来的样子。这种被打上“城市运动”标签的比赛会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什么变化?我们今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向来聊一聊。
首先问问安老师,您在比赛期间是否拍到满意的作品?这些项目有没有给您视觉上耳目一新的感觉。
安灵均: 我一到赛场就感觉到与传统的奥林匹克赛场——不管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都截然不同的风格。赛场位于江南造船厂旧址,将工业遗存融入到体育比赛里,设计感非常强。另外赛事的包装风格、光线与场景的搭配,都非常便于我们拍摄出更好的画面。
例如滑板赛场在一座建筑里面,下午四五点夕阳透过建筑照到赛场里面的时候,会形成很多光班。这些光班搭配赛场的标志、装饰,再加上运动员自身的高水平表演,出来的画面感觉很好。
奥运资格系列赛的光影魅力
张闻: 我也说说我的感觉。走进资格系列赛赛场仿佛走进音乐节现场,不但视觉包装往类似的方向处理,而且赛场比普通奥运会现场更“躁”一些。很多比赛都是伴随着音乐进行,尤其是霹雳舞,直接有专业DJ为比赛服务。整体就会感受到赛事与传统奥运的差别。
另外一个有趣的体验,在于刚到赛场的时候你会一时分不清楚谁是观众、谁是选手。因为在滑板、小轮车项目中,观众自己也可以带装备进入赛场。很多观众就在展玩区做一些技术展示,例如滑板赛场外面还有一个小的板场,聚集了不少小选手、业余滑手。攀岩赛场附近有一块难度稍微低一点的岩壁,也可以让观众来尝试。所以观众不但可以来看比赛,还可以直接参与运动。
还有一个突出感受,选手比赛的时候明显更加松弛。霹雳舞赛场里,舞台正中心的上面有裁判,再上面是DJ,而舞台周围有很多人与正在舞蹈的选手互动。甚至我发现摄影记者也可以在舞台旁边席地而坐。
安灵均: 观看比赛可近可远。滑板、霹雳舞都可以坐着拍摄,只要摄影记者身处黄线之外。拍摄位置非常靠近运动员。同时,观众不一定要到观众席看比赛。有人在围栏外看滑板比赛。攀岩更加典型,几乎哪个位置、角度都能看到。
张闻: 你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在看台上看比赛,可以随时在场地游走,选择你关注的赛事。
自由逡巡赛场、自由选择观赛角度
02
城市运动与青年运动
张闻: 冉峰,有人总结这次资格系列赛的项目都是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项目,属于青年运动。同时我们又觉得,好像很多项目都能归属到极限运动。再加上城市运动这个提法,究竟这些概念之间应该如何分辨?
罗冉峰: 大家之所以会将它们放在一起说,就是因为它们存在一定的重合。青年运动主要是从参与群体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青年人包括少年群体比较喜欢参加的运动。另外在运动的特性方面,青年运动与刚才主持人提到的、观众正襟危坐观赛的传统运动又有一定的风格差异。
极限运动则主要是概括运动的特点。总体来说极限运动有一些冒险成分,而且往往对运动者的体力或者技巧的要求,高于其他可以采用日常人体肢体动作的项目。譬如田径的跑步比赛,张开腿就可以跑。虽然在竞技层面上它对运动员的技能提出很高要求,但是普罗大众都可以做到跑步。还有大部分的球类运动也是这样,普通人很快就可以做出相关项目的基本动作。
但极限运动就没那么容易上手了。例如小轮车包含一系列空中的动作变化,又如滑板选手运动员从一些台阶、障碍移动到地面后保持顺畅滑行。这些都是需要经过一定训练、普通人不会一上手就模仿到的动作。
最后是城市运动。城市运动并不是专门指某种运动项目,而是一个关于怎样在城市区域里发展体育运动的概念。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说法,城市运动被形容为: 将体育运动、体育活动和积极的娱乐活动纳入城市环境的主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以及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减少性别和社会不平等、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性和和平的催化剂。这么复杂的描述背后,本质上说的是一种文化现象。
黄浦江畔的琼楼玉宇成为攀岩赛事背景
所以城市运动、极限运动、青年运动虽然有重合的内容,尤其在本次资格系列赛里面体现得比较明显,但它们不是同样的概念。
张闻: 国际奥委会想塑造一些令大家感觉更松弛的运动形象,因此在着力推广这些在奥运体系中更新的运动。安老师可不可以进一步从专业摄影师的角度解释,资格系列赛的视觉体系新在哪里?
安灵均: 我们体育记者拍照时往往会选择一个标志作为背景,以便直接告诉大家拍摄的内容。 这次赛事的标志设计风格就跟其他比赛有很大不同,色彩、线条以及图案元素都趋向于年轻化,给人一种有朝气活力的感觉。另外赛场的细节也很丰富,大量的大幅海报,大量大色块波点作为装饰。而江南造船厂作为工业遗迹的工业灰色调与这些额外的、明亮的色块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古老与年轻冲撞在一起的张力。
张闻: 我发现这些色块主要取自奥林匹克五环,但是从严谨风格的五环整体拆分出来。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填充在赛场各个角落,有的是攀岩岩壁上的岩标、有的是滑板上面的标志、有的出现在选手的衣服或头盔上,变成你的目光所及都落在不同的视觉元素上。
赛场丰富的视觉、色彩元素
03
竞争与分享并行的运动社区文化
张闻: 正如城市运动是一种文化主张,国际奥委会对资格系列赛的定位也不仅仅是比赛,而是一种运动节一般的场景。我刚才提到音乐节,也是感受到这次赛事的节日气氛。所以除了比赛之外还有演唱会、有艺术展览、有不少明星来助兴。安老师怎样评价这种氛围?
安灵均: 的确很像音乐节。因为音乐节同样有不同的舞台,你想看哪个就去哪里。这次赛事的四个项目,除了霹雳舞在室内,滑板、小轮车、攀岩都不一定要到看台观赛。观众在整个厂区里到处走走,一会儿看滑板、一会看攀岩,一点都不耽误事。甚至你站在几个赛场的中间点时,可以通过大屏幕以及自己目光的到处观察,来看不同赛场的情况。我觉得这种气氛特别好。
张闻: 我这次跟小轮车比较多,和教练丹尼尔·德尔斯还有相对较长时间的交流。和他聊天可以很明显体会到,这次赛事的相关项目不但跟传统运动会的项目不一样,其运动文化圈子也跟传统项目有很大差异。例如德尔斯自己现在同时还是运动员,在39岁的年纪继续争取奥运会资格。 他会跟队员们说,我作为教练不会吝啬传授各种技术给你们,但我也会和你们同场竞技,希望打败你们。他和其他小轮车运动员也很熟,经常一起训练、切磋招数,同时又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争胜。这和其他传统运动不同,同一圈子里的大家固然也非常熟悉,但在具体竞技方面会有守住自己的要诀和秘密。而这次资格系列赛的项目的运动员没那么多保留。
中国女队包揽小轮车三甲
除了与传统项目有不同,奥运资格系列赛也和国际奥委会新创立的另一个品牌奥林匹克电竞周有不同。电竞周是一项独立赛事,而资格系列赛与奥运会本身有承接关系。怎样去厘清资格系列赛的商业赞助体系上一些不稳定因素?
罗冉峰: 过去国际奥委会办赛,正赛的资格交由相关项目的单项管理组织,按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选拔。相当于国际奥委会自己不是资格赛办赛方,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商不会跟这些单项组织举办的资格赛发生关系。
现在国际奥委会亲自办资格赛,就出现一个赞助商身份厘定的问题。我们知道奥运赛场有去广告化的原则,没有赛场广告牌。赞助商获得的权益在于使用五环标志、奥运标志等知识产权内容到商业广告宣传当中。但资格系列赛是独立于奥运的赛事,资格赛赞助商不能直接获得巴黎奥运会的知识产权授权。商家就会思考,我赞助比赛换来的只是资格赛相关的知识产权内容,我值得吗?
大家要留意到,资格系列赛其实是很高水平的赛事,四个项目有四百多名运动员参加。加上各位提到的搭建等内容, 主办方投入不菲。这就形成办赛成本高与赞助商回馈吸引力不足的错位。资格系列赛需要解决既吸引商家又不影响奥运会商业体系独立性的问题。
依我浅见,“资格赛”或者英语中的“Qualification”之类的字眼,都给人一种赛事与奥运会存在从属关系的感觉,觉得资格赛比正赛更低级别。当商家也有同类想法后,就会怀疑赛事的可投入价值。刚才主持人提到电竞周,电竞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一听就知道它跟奥运独立,因为电竞没有进入奥运会,电竞的呈现方式也与任何已有的奥运项目截然不同。这就存在商家认可电竞周独特赞助意义的基础。
资格系列赛或可直接以“体育文化节”名义来打造
所以我觉得可能可以考虑给赛事换个名字,不要叫资格赛,而以奥林匹克体育文化节、体育盛典之类的名义重新包装,在名称上与奥运会独立,只不过当中的赛果会跟奥运正赛资格挂钩。正如国际篮联的篮球世界杯,就与奥运篮球项目的入场券有关,但它是独立的国际赛事。
04
年轻运动?还是让人年轻的运动?
张闻: 参与今天三人局的都是“80后”,好像我们不再是青年,而是再进入壮年的时期。国际奥委会推广新项目和青年运动,希望得到更多年轻人对运动的响应。两位如何看待这些新项目的未来发展?本人会感兴趣长期观看乃至参与吗?
安灵均: 给这些项目赋予“年轻”“青年”标签好像是我们下意识的想法,但是大家看这次资格系列赛里,最大滑板的滑板选手50岁。这在奥运中应该是非常年长的了。
张闻: 而且资格系列赛不是报名就能参加,而是前期还有多站比赛要比试。可见滑板运动能在50岁时依然保持高水平。
安灵均: 是的,起码他有能力争取名额。所以我觉得好像这些项目也不一定要被称为年轻人的项目。作为在奥运会的资历,它们可以说是“年轻”的,而从受众角度来说,它们未必是年轻人专属。包括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其实小时候也有看过电视上的滑板、小轮车比赛。
张闻: 的确,“80后”对这些项目并不陌生,很多人尤其是城市长大的这一代都看过X Games、X Moto等比赛的节目。另外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学攀岩,可以说是现在城市女性比较沉迷的一个运动品类。学习滑板的人也多了,什么陆冲、长板、鱼板等等。 不少“80后”抱着“保持年轻心态”的感觉去学习这一类所谓青年运动项目,渐渐地“青年运动”就不会仅限“青年专属”了。
中国传奇足球运动员范志毅体验攀岩
对于长远发展大家的感觉怎么样?我感觉国际奥委会引入了这些项目后,让一些街头运动进入到一个更加建制化的状态,包括竞赛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教练、梯队的组建。例如像中国就因为这些项目入奥尔组建国家队或国家集训队,几年后小有成果,小轮车、速度攀岩都有机会冲击奖牌甚至金牌,霹雳舞和女子滑板也有登上领奖台的机会。相当于在入奥之后,这些青年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有了竞技方面的突破。
安灵均: 从竞技角度来说,有投入自然就有产出。近几年从国家队的建设,到省队、市队的下一级培养,这些新兴项目的金字塔结构逐渐成型。运动本身也相应地覆盖祖国大地。另外“80后”可能没机会参加这些项目的奥运比赛,但是“80后”的孩子们已经在参与这些运动了。更低年龄群体的推广也在做起来。
罗冉峰: 这些项目确实很适配城市运动这个概念。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话题是场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随着城市运动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尤其有项目入奥作为背后支持,相关场地的建设力度正在增大。现在很多城市都能找到滑板用的碗池,而且场地建设的位置选择各具特色。有的直接在体育场里,有的在社区公园、体育公园,有的利用桥下空间来建造。有场地就会聚拢相关的玩家,玩家来了之后就形成社区、形成文化圈子,最后让这些项目真正扎根到城市土壤、扎根到社区,真正贴合城市运动的发展趋势。
张闻: 经过今天的交流,我回想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初,就不仅仅局限在最强健的人士之间的竞争。顾拜旦最开始办奥运会的时候,也会办海报展、艺术展,也会让奥运会与世博会联动。然后一个多世纪以来,奥运项目的更迭、奥运城市的选择、奥运场馆的选址甚至外观,都与其所处的文化社会发展背景紧密贴合。每隔一段时间去观察奥运的变化趋势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当下变成历史,也会发现很多未来已经出现在当下。正如我们在奥运资格系列赛上,可能瞥见奥林匹克运动以后的样子。感谢两位参与本期节目,下期再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安灵均
相关阅读
最新赛程
- 12月22日 18:00 土篮超 皮纳尔 vs文尼沙
- 12月22日 18:30 罗甲 佩特罗鲁 vs斯洛博齐亚
- 12月22日 18:30 土超 加济安泰普大都会 vs安塔利亚体育
- 12月22日 19:00 葡甲 费雷拉 vs艾华卡
- 12月22日 19:15 荷甲 鹿特丹斯巴达 vs阿贾克斯
- 12月22日 19:30 意甲 罗马 vs帕尔马
- 12月22日 19:30 WCBA 北京首钢园女篮 vs山东赤水河酒女篮
- 12月22日 19:30 WCBA 内蒙古农信女篮 vs四川蜀道远达女篮
- 12月22日 19:30 WCBA 福建晋江众腾女篮 vs石家庄英励女篮
- 12月22日 19:30 WCBA 陕西天泽女篮 vs厦门环东文旅女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