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普乔格:中国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长跑之神”说,“中国人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已经开始跑步的中国人跑得更快。”



文|林苑


子曰,四十不惑。


西谚有云,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刚刚度过40岁生日的基普乔格,本周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中国行,与中国跑者一同奔跑。


“长跑之神”与23名年轻精英跑者——包括耐克签约运动员、国内省队队员及耐克黑马跑者一同登上长城,并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


“中国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基普乔格说,“中国人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已经开始跑步的中国人跑得更快,我相信人们会做到这一点。”


“马拉松如人生”


商周时期,早在马拉松战役前约500年,中国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长跑文化。与西方不同,中国人的跑步哲学中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表现出独特风格。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对于“跑步”,中国人不需要被“灌输”,只需要被“唤醒”。


基普乔格告诉体育大生意,自己亲眼见证了这些年跑步运动在中国的成长,也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我能感受到,中国人参与跑步时的开心和热情。”


“去年我曾说过‘帮助中国成为一个跑步的国度’。我认为中国确实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并且很快会真正成为一个跑步的国度。我看到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街头跑步的人群中,都有许多积极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跑步运动的增长是惊人的。”


“我们希望在中国吸引更多人参与马拉松,不仅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完成比赛,体验完成马拉松的成就感。”


基普乔格(左)北京citywalk

图源:基普乔格ins


他强调,这种成就感能够让人超越自我,有信心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问题。


的确,贫民窟出生、中学毕业进社会成为全职收奶员的基普乔格,人生并未赢在起跑线。但他的职业生涯却向世人证明,“跑过一场马拉松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克服。”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来到中国,基普乔格都和跑者建立起更深的情感联结,此次他特别分享了自己对于马拉松的最新感悟:


“跑马拉松就像人生旅程一样,它是漫长的路途,途中会有颠簸,也会有停顿。”


“这就像开车一样,不仅仅是握着方向盘向前看,还需要用侧视镜观察,踩油门、踩刹车。如果车辆出了问题,你不会直接丢掉它,而是会送去修理,然后再回来继续前行。”


“人类没有极限”



美国跑步媒体《跑者世界》给予基普乔格职业生涯最高评价:“命运给基普乔格发了一手好牌。”


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位成功跑进2小时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的职业生涯不仅两度刷新了马拉松世界纪录,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于人类运动极限的大讨论。他的每一次突破,都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人类的潜力究竟能够延伸至何方。


进入今年以来,跑步世界纪录的频繁刷新,无疑预示着人类正在跑步速度上不断逼近极限。而这一切的背后,除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和环境,以及团队之间的紧密协作外,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突破性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那些能够显著提升运动表现的装备。这些高科技装备的出现,无疑为新一代运动员在新的竞技时代中取得佳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基普乔格与张朝阳聊跑步


而基普乔格也致力于通过EK系列传递自己对跑步的理念。该系列上印刻着基普乔格的人生格言,不仅是对基普乔格个人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全球跑步爱好者的鼓舞。


“EK系列代表着超越极限,代表着对跑步的热爱,也象征着对健康身体和心灵的追求。”基普乔格在谈及EK系列时表示,“这是一个致力于让全球更加热爱跑步的标志,我们的未来目标是覆盖到每一个人。”


他进一步表示:“我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能穿上EK系列,当你穿上它时,你会感到自豪,并明白自己在跑步以及其他任何领域都没有任何限制。我希望它能激励你走出家门去跑步,帮助你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变得更加健康。”


对于EK系列的未来,基普乔格充满信心:“我相信未来的每一代人都能理解EK系列的精神,它将帮助我实现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跑步世界的愿景。”



探索中国马拉松国际化路径


基普乔格曾这样形容祖国的跑步胜地:“埃尔多雷特有最适合跑步的氛围。”他笃信,中国终将成为“跑步的国度”。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中国跑起来,也就意味着世界跑起来。


肯尼亚是国际知名的跑步强国,中国不少名将都曾前往肯尼亚裂谷地区进行训练,因为那里是理想的训练场所。


基普乔格透露,“从12月或明年1月开始,我们计划邀请中国的运动员到肯尼亚进行训练,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训练,观察我们的日常训练方法,学习我们的训练方式。我相信,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他们的速度会有显著提升。成功也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中国运动员来到肯尼亚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他们也会了解肯尼亚和非洲文化。当这两种文化融汇交织时,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交流环境。通过这种文化交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跑步、恢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安排训练。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彼此的成长,还会让每个人在跑步的旅程中更加充实和快乐。”


更进一步,各界携手探索中国田径的国际化路径,能为国人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上世纪70年代,纽约马拉松首度将赛道设在街头,让长跑成为人人参与的全民狂欢。印证了那句话:“体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马拉松则是城市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年,上海马拉松正式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竞赛规模有所扩大,这是中国田径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上马”已跻身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之列。


中国田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必须超越单维度的“西方化”,发扬固有优势并借鉴世界各国马拉松的有益经验,开创具有国际视野和自身特色的新模式。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