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球队48小时闪签艾菲尔丁,在将这批大半个月前在洲际赛场上奋不顾身的青年球员们重新带回公众视野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离世青赛一步之遥”后,这批U20球员应当何去何从?
\n\n\n【历史的教训?】
\n长期以来,由于各级国字号青年队还能在亚洲范围内保持“相对体面”的战绩,有一种观点大行其道:中国的年轻球员,在最开始并不差,只是在后续发展上逐渐落后。回顾此前两届U19亚青赛的球员阵容,其中有多少球员在过去数年的摸索着艰难继续着足球生涯,又有多少球员,已经逐渐被最高舞台所遗忘呢?
\n2018年,成耀东领军1999年龄段国青,出战U19印尼亚青赛。当年的阵容中,不乏郭田雨、陶强龙、刘若钒、吴少聪、朱辰杰和蒋圣龙等彼时已经具备一定名气的新锐球员。然而,那届赛事,U19国青先是在塔吉克斯坦国青身上阴沟翻船,又不敌沙特国青,仅在末轮的荣誉之战中击败马来西亚国青,避免了三战皆墨的尴尬。
\n\n四年过后,有部分球员依然持续为国字号梯队贡献力量。在2023年公布的亚运队和国奥队集训名单中,彭鹏、陶强龙、王献钧、何宇鹏、徐越以及朱辰杰等申花五将赫然在列。如果以持续入选国字号梯队作为衡量一批青年球员成材与否的指标,那么粗略估算下来,99年龄段国青,已经有着接近半数的“成材率”。此外,还有郭田雨、吴少聪、徐浩峰三颗暂时无缘国奥集训,却已经在先前入选过成年国家队的“遗珠”。
\n其他暂未继续入选国字号梯队的球员,也基本上都还活跃于国内赛场。杨意林、徐皓阳、刘国博等人均效力于中超球队。值得一提的是,上赛季租借加盟武汉三镇的徐皓阳,在跟随球队创造武汉版的凯泽斯劳滕奇迹的同时,也积累了26场中超经验,是球队中出场时间最充足的U23球员。王进泽、刘超阳、陈国良、陈骜和齐雨熙,则是前往中甲赛场寻找机会。
\n\n2019年,兵败预选赛的01年龄段的国青阵中,仅有陶强龙一人在当时有过中超联赛经验。四年过后,在3月3日中国足协公布的国奥队海外拉练名单中,陶强龙领衔,黄子豪和蹇韬2位门将,梁少文、朱越、郑雪健、陈荣、刘祝润、艾菲尔丁、阿布都肉苏力、刘俊贤和马辅渔等人入选,占据了名单的半壁江山。
\n【出路:联赛、留洋还是集训?】
\n当中国足球整体进入大批职业球队经营陷入困境、热钱退场、社会舆论空前看衰的新环境,这批距离重返世青赛仅有一步之遥的球员们,若想在未来发展中尽可能少走弯路,应当何去何从呢?
\n立足国内联赛,是最基本、也最稳妥的一条道路。本届赛事中表现出彩的几位球员,除了已经有过超过20场中超经验的成都蓉城双子星,中后卫刘浩帆上赛季代表浙江队出战了7场中超;出自山东鲁能的拜合拉木和陈哲宣,在去年3月都以预备队球员身份,出战了6场亚冠小组赛。至于队长艾菲尔丁,上赛季代表广州队出场23次,在前年租借中甲苏州东吴出场24次,交出2球7助攻的亮眼数据,更早之前则跟随U19梯队,整建制地参加了2020年的中乙联赛,积累的比赛经验在这批球员中无出其右。比赛表现不会说谎,职业联赛的洗礼,让这些球员在身体对抗上更能适应洲际赛事的强度,在临场发挥也避免陷入过分的紧张甚至怯场。鏖战韩国,常规时间进入最后10分钟时,有些中国球员已经高空球判断落点失准、解围技术动作变形时,艾菲尔丁依然能在边路拿球突破制造威胁。在19岁、20岁的年纪,逐渐进入一线队,并在职业联赛积累经验中成长,是符合年轻球员培养规律的一条出路。中国足球整体回归理性的大环境,年轻球员相对低廉的薪资成本,以及老一辈球员的逐渐淡出,都给如今的年轻球员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晋升环境。
\n\n但是,如今的国内联赛,还能成为年轻球员成长的温床吗?答案恐怕令人生疑。先不谈假球、利益交换等场外因素,近些年的国内联赛,由于整体下行的经济环境,各大俱乐部的母公司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难以维持金元足球时代的高昂投入。金元足球退潮后,大批高水平外援离开中国,国内联赛竞技水平大幅滑坡。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许多球队依然受困于长期以来对外援的路径依赖,只要尚有余力,便会在市场上寻找洋枪,而非充分放手信任本土球员。去年中超,除了确实“揭不开锅”的河北队和广州队,其余球队都勉力维持着至少2人的外援规模。此外,近几年国内球员生存环境普遍恶化,欠薪危机愈演愈烈,许多球队面临解散或退出职业联赛。年轻球员潜在的合同或是青训培养费纠纷,将成为其成长道路上需要注意的隐忧。
\n\n国内的足球大环境,能否倒逼年轻球员前往海外寻求发展呢?倘若选择留洋,又应当如何保证质量呢?
\n第一个问题,吴少聪和谭凯元,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第二个问题,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回顾95、97甚至99届国青,“留葡军团”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规模庞大的海外球员,在国青队发挥的实际战力,却是相当有限。韦世豪之外,杨立瑜等人,均未能率领各自年龄段的国青队突出小组赛。金元足球的热潮,加之U23政策进一步推高了年轻球员身价的虚火,让大批留葡球员选择归国。除了杨立瑜、严鼎皓等人,贡多马尔“出口转内销”输送出的绝大多数国青球员,都难以在中超获得稳定的登场时间,部分球员已经混迹于预备队,甚至销声匿迹。曾经有媒体披露,出任过97国青主帅的希丁克,与负责运作年轻球员前往葡萄牙的经纪公司存在一定利益关系。在特殊的环境下,留洋与其说是足球,不如说更多是生意。
\n\n留洋的质量,事关有效比赛时间和留洋平台。虽然包括武磊在内的多位有过海外经历的球员都认为,在国外,哪怕是训练的节奏和强度,都超过了中超联赛。但是训练和比赛,终究不能相提并论。光是训练,缺乏实战的检验,终究会拖慢球员成长的步伐。至于留洋平台,水平过高,中国球员难以融入,水平过低,留洋缺乏锻炼价值。综合近年的留洋案例,国内年轻球员短时间内立足欧洲一线联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欧洲二线联赛,也需要更多的贾博琰。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西班牙的第三、第四级别联赛和各级别青年联赛,活跃着不少中国球员,包括国内球迷较为熟悉的何小珂和杨希。当前,对留洋平台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让位于对出场时间的现实考虑。欧洲二流联赛或者欧洲一流联赛所在国家的第二级、第三级联赛,或许是相对现实的去处。
\n\n此外,谈及各级国青,“长期集训”是一个屡遭诟病,却又不得不依赖的话题。2019年,01国青兵败亚青赛预选赛后,成耀东在总结时提到,“短期内想出成绩,必须集训时间长点”。此后数年,特殊环境下,国内职业联赛断断续续,正常的青少年赛事几近腰斩,此前正常的国际热身赛困难重重,长时间的大规模集训,几乎成了国字号考察球员以及演练队伍的唯一途径。2022年夏天,U21国青整建制地前往克罗地亚,进行海外拉练。国奥队的海外练兵,也已经箭在弦上。本届U20亚洲杯赛前,U19国青也进行了类似的海外拉练,通过“临阵磨枪”般的热身赛,调整球员身体和比赛状态。
\n然而,随着特殊环境逐渐正常化,恢复常态的中国足球,还应当延续长时间、大规模集训拉练的做法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长时间、大规模的集训拉练,固然能强化球队的战术默契程度,提升球队凝聚力,但是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生理与心理限度,如何克服疲惫、懈怠等负面情绪的蔓延,将成为一大难题。2005年荷兰世青赛前,克劳琛在发现了球队长期集训后暴露出的疲态后,果断决定带领球队前往西班牙进行休整。事后证明,荷兰世青赛的惊艳,自身实力足够优秀确实是一方面,但是倘若没有这段休整,球员们还有足够的体能和斗志,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面貌吗?
\n\n此外,长期的集训拉练,是在以正常联赛的牺牲为代价的。集训期间过分强调体能、作风等非技术因素,也会对球员们回归正常比赛节奏后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2018年国庆假期期间,中国足协突然发布“国家队集训营集训通知”,征召55位25岁以下球员,立即离开所在中超球队,前往部队驻地接受一个月的军事训练,随后前往昆明高原进行集训,再开赴海外进行一系列的热身赛。为此,许多球员都无缘俱乐部正常冬训。2019年中超联赛开打后,不少球迷都发现,入选过集训队的球员,在球场上显得动作机械,身体僵硬,此前的亮眼发挥荡然无存。卡塔尔世界杯备战期间,尤其是2021年,中超联赛屡次为国家队集训让路,联赛赛程被切割地支离破碎。集训名单以外的球员,如何在间歇期保持正常的状态?集训带来压缩后极高的赛程密度,又会对球员们的身体和联赛竞技水平,产生哪些影响?不同俱乐部被抽调参训球员数量不同,如何解决短期人员流失对俱乐部的不利影响?又如何平衡不同俱乐部之间的人选数量?在下一次开展集训时,请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们,先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题。
\n球员们正常的身体和比赛状态,应当是在联赛的正常赛程历练中得到的,而不是在集训的闭门造车中习得的。集训固然能满足短时间的成绩要求,但是长远来看,终究是弊大于利的,这一点,哪怕是主张“短时间出成绩必须靠集训”的成耀东,也不得不承认的。
\n【差距:比赛经验匮乏,难靠斗志弥补】
\n极端务实的战术和集体意志的顽强,可以让中国队在被普遍看衰的逆境之中,交出超出预期的成绩。然而,在夸赞精神面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国青与亚洲对手的差距。暂且不论日韩,哪怕是面对以第四档球队身份入围正赛的吉尔吉斯斯坦国青,中国队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落于下风,若非李昊延续了此前的神勇状态,最终能否全身而退,恐怕都是未知数。
\n事实上,虽然是历史上首次入围正赛,但是吉尔吉斯斯坦并不是什么“软柿子”。吉尔吉斯斯坦国青队23人有8人来自比什凯克雪豹,7人来自传统豪门比什凯克朵伊。除了在德国和俄罗斯踢球的2名旅欧球员,其他本土主力球员上赛季几乎都是本土联赛俱乐部绝对主力,比赛经验足够丰富。相比之下,中国队阵中有过足够的职业联赛经验的球员,依然是凤毛麟角。
\n\n在比赛中,每每熬过60分钟,中国队就会达到体能临界点,在后续的时间里,只能依靠极端的全线退守,避免丢球。体能的分配和储备,同样是经验的一部分。不敌韩国一战,韩国队的三个进球,都是在阳敏杰镇守的右路防区发起,但是,阳敏杰的职业联赛经验,除去4场中乙之外,几乎是一张白纸,又怎能被过分苛责?
\n《足球周刊》的傅亚雨编辑指出,按照多年前中国青少年国字号出成绩的经验,青少年球队要能成型在亚洲具备战力,至少得有60-70场外战打底。过去三年,除了亚青赛预选赛,中国国青几乎没有像样的国际比赛。内缺职业联赛经验,外无国际比赛检验,内外交困的中国国青,能在安东尼奥的调教整合下,取得超出纸面实力的成绩,已是实属不易。
\n好在,随着外部环境的放开,中断近三年的国内外青少年足球交流,也将逐步重回正轨。足协副主席高洪波在采访中确认,国内的高质量赛事,像熊猫杯、潍坊杯、起源地杯,包括中赫国安杯等众多的国际青少年邀请赛将在今年恢复举行。此外,U20亚洲杯进行时就有消息传出,前往克罗地亚拉练的中国国奥队,有可能吸引欧洲球探的关注。在注重联赛的同时,鼓励其中的优秀个体走出海外,进行“有质量的”留洋,才是这批国青球员不在“大染缸”中逐渐被同化的出路所在。
\n